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 A,B两组。A组28例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
2、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32例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3、: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少于双侧组;融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长期
4、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单侧椎弓根固定术后新发腰骶部疼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后对侧腰部疼痛原因及发生率。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3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0岁-56岁)行单侧椎弓根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分析术前及术后ODI评分及VSA评分,通过术后影像学表现分析椎间高度及对侧关节突的改变。
5、结果:术前及术后3m、6m、12m ODI评分、VSA评分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为92%,临床满意率为89%,5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腰骶部疼痛。三维CT扫描提示:单侧固定的对侧椎间隙的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欠佳;其他影像学表现包括对侧关节突关节间隙的增宽,融合节段的相对旋转。结论:单侧固定术后椎间高度两侧恢复不对称及对侧关节突关节紊乱应引起重视。
第三部分,腰椎三角固定装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6、:研究腰椎三角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比较。方法:建立L3-5 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PSF)、三角固定装置固定(TCF)。L3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10N·m的力距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轴向旋转等生理活动,测试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或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BPSF与TCF L4-L5节段角位
7、移小于UPSF;UPSF的螺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BPSF、TCF;UPSF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下高于BPSF、TCF,BPSF与TCF基本相似。结论:TCF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UPSF,与BPSF相似。
第四部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研究单侧椎弓根螺钉+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L4-5节段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BPS
8、F组)、单侧椎弓根螺钉(UPSF组)、单侧椎弓根螺钉+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UPSF+TPSF组)固定。L3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10N·m的力距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方屈曲、轴向旋转等生理活动,测试不同工况下每组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或经关节椎弓根螺钉、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UPSF组及UPSF+TPSF组比较,BPSF组可获得更少角位移。UPSF组在所有载荷负载实验模型中最不稳定;尤其与BPSF相比,UP
9、S组在侧弯实验更不稳定。UPSF组的螺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BPSF组及 UPS+TPSF组,与以左方屈曲及后伸时螺钉应力峰值最大; UPS+TPSF组高于BPSF组。UPSF组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下高于BPSF组及UPS+TPSF组;及UPS+TPFS与BPSF组基本相似。
结论:UPS+TPSF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UPSF组,可作为腰椎后路固定方式的另一种选择。
第五部分,腰椎上下关节突与相应骨性终板关系
10、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上下关节突与相应骨性终板解剖关系,为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准确经皮植入提供影像解剖学参考。方法:研究L3--S1节段干燥标本20具及200位21-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分别测量上、下关节突超出相应骨性终板的比例。进一步确定下终板作为进针点的标志。结果:L3--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L3及L4下关节突关节超出L3、L4下终板约74%and
11、78%,L5超出约67%。在所有节段,上关节突关节超出上终板约35%--40%。结论:在冠状面上椎体骨性下终板可作为经皮植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的参考。
第六部分,微创经皮植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理想的进针点及进针角度,为螺钉准确植入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研究20具L3—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
12、,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L3, L4,L5的上关节突最大宽度分别为11,13, and15mm,L3到S1最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最大约16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至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后路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pdf
-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 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对比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pdf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pdf
- 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试验及临床研究.pdf
- xtube系统辅助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
-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5年临床疗效观察.pdf
-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pdf
- 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特性研究.pdf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早期影像学研究.pdf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创伤反应-微创和开放手术比较.pdf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对比研究.pdf
-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研究.pdf
-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Cage滑移的临床分析.pdf
- 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pdf
- 退行性腰椎滑脱后外侧融合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疗效比较.pdf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pdf
- 经后路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