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菊科植物勋章菊(Gazania rigens L.)为试验材料,对其繁育系统和杂交F1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勋章菊在自然环境中的虫媒传粉机制、花部综合特征、繁育系统类型、花粉活力、繁殖资源分配方式等特征,同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单个世代分离分析法对其杂交F1群体花型、叶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本试验条件下,观察到勋章菊的传粉昆虫主要有9种,分属3目6科。分别为鳞翅目:
2、灰蝶科、蛱蝶科、弄碟科、粉蝶科;膜翅目:蜜蜂科;双翅目:食蚜蝇科。其中对勋章菊异花授粉作用较大的为蝶类和蜂类。在自然群落中,单花受访频率为9.1次/h,昆虫的访花频率为3.51朵/min。传粉昆虫在花间的飞行距离呈偏态分布,平均飞行距离为1.01 m/次,小于1m的短距离飞行占总飞行次数的60%。其中蜂类昆虫小于1 m的飞行次数占总观测次数的80.5%,表现为小范围内的快速传粉,而蝶类对大范围的传粉作用更大。
(2)人工授粉的
3、试验结果表明:勋章菊的自交亲和性较低,同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低于1%;勋章菊种群的杂交指数为4,4个供试品种的P/O值均介于2108.0-195525.0,其中‘中国勋章菊’的P/O值最高为6025,‘苏1’最低为4084,属于专性异交的繁育系统。
(3)花粉离体萌发的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150 g.L-1PEG4000+150 g.L-1蔗糖+100 mg.L-1硼酸+300 mg.L-1Ca2+的培养基较为适宜
4、花粉离体萌发,在聚乙二醇(PEG)基础上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可以显著促进花粉萌发,而添加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无影响。
(4)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不同而有所改变,日开花进程对花粉活力的影响不大,表现为逐日开放的管状小花的花粉活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花粉活力与散粉后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花药开始散粉后的4h内,花粉活力保持较高的水平,达到44.83%-49.09%,24 h后大幅度下降,散粉后72 h几乎丧失活力。人工杂交中的套
5、袋操作可提升勋章菊的花粉活力,在低温的环境中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5)植株个体大小和花期繁殖资源分配存在异速关系:繁殖投入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个体大小与花期性分配的异速关系不符合 SDS理论的预测,即个体大小对性分配不存在权衡关系,但在单花水平上存在两性投入之间的权衡,推测勋章菊的雌、雄功能对资源库的竞争可能主要发生在花水平上;吸引结构(花瓣)的生物量与雄性投入密切相关;‘星白’、‘红吻
6、’品种的单花P/O值均与个体大小呈正相关。
(6)在勋章菊杂交F1代群体中,7个研究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并存在超亲个体,变异系数在10.75%-28.74%。除叶长/叶宽及管状花数量外,其他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中亲优势,其中叶宽、花心直径、花序直径和舌状花数等性状表现为负低亲优势。
(7)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单个世代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中发现:叶宽和管状花数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
7、,可能受多基因控制;叶长、叶长/叶宽和花序直径符合A-1模型,受一对主基因控制。等位基因间同时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为正向增效,显性效应表现为负向效应;叶长/叶宽和花序直径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59%和54.79%。
(8)对3个性状(受主基因控制)的遗传进度分析可知:杂交F1群体中随着选择率的增加,3个性状的绝对遗传进度(△G)和相对遗传进度(△G′)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在变异幅度较大的群体中,按10%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勋章菊有性繁殖生物学及后代表型分析.pdf
- 菊花杂交育种及后代遗传规律研究.pdf
- 22个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关系分析及杂交后代鉴定.pdf
- 黄麻、红麻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pdf
-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遗传分析及品质抗性鉴定.pdf
- 油桐高世代自交系及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pdf
- 杂交粳稻及其后代(RILs)产量和品质及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pdf
- 甘蔗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析与标记检测群体构建.pdf
- 油茶杂交后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与鉴别选育.pdf
- 树莓杂交育种技术及杂交后代无刺倾向遗传变异的研究.pdf
- 三大类型油菜与诸葛菜远缘杂交后代的选育及遗传分析.pdf
-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pdf
- 甘蓝型油菜与荠菜杂交后代种子品质的遗传分析.pdf
- 三个杂交组合苹果后代制汁适性及遗传分析研究.pdf
- 枳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红橘杂交后代遗传研究.pdf
- ‘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及优株评价研究.pdf
-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pdf
- 孔雀草与万寿菊杂交育种及遗传效应分析.pdf
- 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pdf
- 特异水稻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