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内图书分类号: TK83 学校代码: 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21 密级:公开 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低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控制及机理研究 博 士 研 究 生 :李超 导 师 :王庆超 教授 副 导 师 :颜培刚 教授 申 请 学 位 :工学博士 学 科 :动力机械及工程 所 在 单 位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17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 要 - I - 摘
2、要 高空无人机是侦察卫星的重要补充和增强手段,能够持续战略侦察,获取战略情报,对信息化作战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各国高度重视,被美国空军列为 21 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在高空巡航时,由于大气密度的下降,发动机低压涡轮运行雷诺数会降低到 0.25 105 以下,叶片表面大部分呈现层流状态,容易导致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发生分离,降低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为了减小发动机制造和运行成本,提高推重比,低压涡轮叶片负荷不断提高,同时使边界
3、层分离和端壁二次流流动恶化,控制边界层流动分离,研究流动控制机理,对提高低压涡轮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控制低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减小损失,研究了增加尾缘厚度(IT)和尾缘偏斜(DT)两种被动控制方式对低压涡轮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的影响,揭示了其流动控制机理,研究发现增加尾缘厚度和尾缘偏斜都能增大气流折转角,但仅能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减小叶栅损失。增加尾缘厚度和尾缘偏斜减小了每一级的质量流量,增加栅距,保持主流质量流量不变,增加尾缘厚度和尾
4、缘偏斜同样可以减小叶栅损失,增加气流折转角。增加尾缘厚度和尾缘偏斜一方面使主流发生偏斜, 加速了吸力面边界层流动, 抑制流动分离,减小了吸力面湍动能;另一方面增强了流动掺混,增加尾缘厚度和尾缘偏斜对损失的影响是两方面综合的结果。 考虑到被动控制在高雷诺数时会增加损失,研究和对比了尾缘射流和涡流发生器(VGJs)两种主动控制对低压涡轮叶栅的影响,发现涡流发生器可以用比尾缘射流更少的射流流量控制边界层流动分离,但 VGJs 促使转捩提前发生
5、,增加了吸力面高湍动能区域面积。为此,将主被动控制结合,研究了 VGJs 分别和襟翼(VGJs-GT) 、尾缘偏斜结合(VGJs-DT)控制边界层流动分离,揭示了其流动控制机理,对比了两者对叶型损失和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 VGJs-GT 和 VGJs-DT 都能进一步减小涡流发生器叶栅损失,增加气流折转角,与单独使用 VGJs 相比,VGJs-DT 和 VGJs-GT 能用更少的射流流量控制流动分离。 为了提高低压涡轮叶栅负荷, 减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叶尖小翼控制涡轮叶栅间隙流动的研究.pdf
- 高升力低压涡轮叶型平面叶栅试验.pdf
- 子午扩张涡轮叶栅端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pdf
- 压气机叶栅流动失稳机理研究.pdf
- 射流旋涡控制高速扩压叶栅分离流动的数值研究.pdf
- 流动分离及其控制的机理研究.pdf
- 高性能涡轮叶栅非定常流动性能分析.pdf
- 缝隙式扩压叶栅流动机理研究.pdf
- 高负荷扩压叶栅附面层抽吸对分离流动控制研究.pdf
- 高载荷低压涡轮内动力学粗糙度流动控制机理研究.pdf
- 涡轮叶栅三维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pdf
- 叶栅通道内涡轮叶片表面流动与换热特性的研究.pdf
- 变几何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研究.pdf
- 涡轮叶栅气动热力学研究.pdf
- 非轴对称端壁涡轮叶栅内湿蒸汽流动特性研究.pdf
- 涡轮叶顶间隙流动及控制技术研究.pdf
- 压气机叶栅端区流动控制技术研究.pdf
- 基于OpenFOAM的涡轮叶栅计算.pdf
- 涡轮叶片冷效及叶栅流动损失实验模化方法.pdf
- 涡轮叶栅损失的实验与数值研究.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