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研究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1999、2002和2006年Landsat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辅以梅城林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1:1万小班地形图、1:2.5万林相图及小班调查卡片。在RS与GIS的支持下,利用ERDAS9.0对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选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森林景观分类,形成森林景观影像专题图,并将其输入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各类森林景观指数,分析对比梅城林场不同
2、时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为森林景观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的成果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在整个景观中占绝对优势且分布最为广泛,1999年到2006年间梅城林场森林景观斑块总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到37.79%,森林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得到明显的缓解。杉木林中主要以杉木中龄林和杉木近成熟林为主。马尾松和侧柏景观面积期间略有增加,杉木林景观面积减少明显,且主要减少的是杉木中龄林和杉木近成熟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景观面积呈上升趋势,其增幅分别为21.
3、86%和12.71%;灌木林景观面积在高海拔地区的增加明显。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指数都在增加,表明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的逐渐降低;各时期的斑块分维数都较小,说明梅城林场森林景观受人为的影响较大,斑块的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各景观类型的结合度都普遍增加,其中对景观起着重要作用的马尾松、杉木近成熟林、杉木中龄林在本研究时期阶段内结合度指数均是最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变化甚微,说明梅城林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的变化,各斑块在景观中分布
4、呈均衡化趋势。各景观分布与海拔、坡度地形因子的关系,各景观类型分布情况随海拔和坡度地形因子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分布规律,各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324m以下和坡度在35°以上的范围内,马尾松、灌木林在海拔324m以上和35°以上范围内分布较多,占有绝对优势。研究表明,整个林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趋于缓解,林场的森林景观仍是以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为主体,阔叶林和混交林有所增加,景观多样性总体偏低但呈缓慢增加趋势。总体来说,林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RS和GIS对彭州林场景观格局的研究.pdf
- 基于GIS的南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pdf
- 基于rs与gis技术的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环境
-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格局利用优化研究.pdf
- 47564.基于gis和rs的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
- 基于RS与GIS的珠海市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适宜性评价.pdf
- 基于生态功能指数的镇头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pdf
- 基于RS和GIS的森林小班动态监测.pdf
- 35439.基于rs和gis的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 广西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pdf
- 合肥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pdf
- 荆门市十里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 基于RS和GIS的武汉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pdf
- 基于GIS的梅城林场用材林资产评估的研究.pdf
- 基于RS-GIS的山西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pdf
- 基于RS和GIS的无锡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pdf
- 基于RS和GIS黑龙滩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pdf
- 基于RS、GIS的太原市1976年~200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pdf
- 基于RS与GIS的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pdf
- 基于GIS的川西道孚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