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书籍)方法论外文翻译(译文)
中文中文字出处:出处::[]:信息可视化概论信息可视化概论第章:设:设计一个非常个人的观点一个非常个人的观点关于交互设计的著作量巨大。所以可能是我的专横和懒惰让我在这个话题上只花了几页。但请记住,这本书有针对性的,不是站在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设计领域的专家的角度,而是读者享受他们第一次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于这一主题中,并很可能通过一个简短的项目完成他们的介绍性课程——理解交互设计中信息可视化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在本章是我在伦敦、埃因霍温和丰沙尔的学生的项目和设计工作的私人指导。我知道其他老师的信息可视化将采取不同的方法,我真的是很高兴能从他们以及专业互动视觉设计师那里得知这些。接下来的叙述是我直接想对“你”说的话,我的学生。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如果你刚刚从一个个诸如物理、数学、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中走出来,那么创意设计看起来会显得很外来。虽然几乎可以肯定你的幼儿园和小学的一个特性,但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精神与创意设计相联:你会在小组内与他人合作,你首先会产生想法,而不是先评估他们;有些人可能一开始被认为是“愚蠢的”;你也将知道你说接到的任务的结果会有很多种可能,而不会只是一种;你将制作很大的图纸,可能是在墙上,或者是非常大块的墙纸,并画满密密麻麻的粗线条;你将用很多很多的便签纸以提醒自己的想法;你的老师对你的设计成果也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笔记本电脑们将会为它们的缺席感到惊讶—某个人的笔记本电脑会被团团围住,特别是当那个人是负责运作,而不是想象力与创意设计的方式时。头脑风暴通常被称作一种发散性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关键在于数量和缺乏判断性。由于这个原因,头脑风暴会议的动态是相关的:会议的中断容易导致向批评和评价自然而然地地过渡。一个委员会一个委员会的兴奋,通常一个头脑风暴至少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时长足以让每个人的创意都能产生。谁是用户?谁是用户?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将会使用你的设计的一些人的相关性格特征必须被确立。他们的兴趣点将会被随意和模糊不清的,就像许多涌往中心花园的游客一样?还是经过培养后已经成熟,就像急救车司机?访谈是正常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你精心准备的问题和你接受你的一些前期想法可能会不合实际,都将会对访谈有利。从潜在的用户中推到出有用的证据并不容易,有经验的设计师们的建议也十分有价值。希望能够出现的是一些对于这个设计任务的理解,涉及用户对设计任务实施的期望以及他们的规划方法。比如说,许多去中心花园的游客并不清楚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一个网站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意外发现。从另一方面来说,游客都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性经验,这种情况有会指向一种与之非常不同的设计类型。聚合聚合一个聚合活动必须紧随头脑风暴中的不同活动之后。这个活动记录下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被整理,拓展,批判和改进过的。它们被注解过以便一些较为成熟的想法能都最终得到进一步实施。然而,正如格林伯格指出来的一样(图),在发散与聚合之间并没有尖锐的过渡:新的想法依然可以被加进“聚合池”里。第一阶段的聚合通常涉及许多活动。一些想法只是需要被弄清楚,以做更长远的考虑。分组可能只是被暂时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便签纸可以将它们进行有效连接。潜在的链接可以表现为字符串或者画线。比较有亲和力的图表的出现可以对概念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加以强调。变体可以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举一个表中发放请帖的例子。谈话可能是“快速”进行?为什么不是较慢的速度?或者是串行?为什么不迅速地让可视化的表现并行?从视觉上?为什么不摒弃声音?在这一阶段,所要提防的是“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