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辛亥革命后的西藏形势

1911年l O月10日的武昌起义,燃起了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对中国乐此不疲

的殖民地角逐。列宁在《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在欧洲

资产阶级中间所引起的不是对自由和民主事业的热忱⋯⋯,而是对掠夺中国、开

始瓜分中国、攫取中国领土的欲望。"④

中国的西藏,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即南边和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

尔等国接壤,而其在地缘、安全、宗教、民族、文化和经济等方面与周边国家有

极强的关联性,侵占西藏对英印政府来说至少具有使西藏成为印度与沙俄之间的

缓冲地,遏制沙俄俄国进一步向东扩张;通过西藏进一步向中国西部扩张;达到

“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的战略意图;控制西藏具有战略

价值的资源等四个意义。@这一概念支配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亚战

略思想,处于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不惜远渡重洋,不断转换手法,对我国西藏进

先前清末政府的无暇西顾,就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创造了机会,导致英国以

军事手段于1888年和1904年发动了两次对西藏的武装侵略,西藏地方政府的奋

力抵抗没能召回清朝驻藏官员献媚外辱的心肠,无奈之余,十三世达赖喇嘛@两

次出走,清政府只听驻藏大臣一面之词先后两次革去十三世达赖喇嘛封号。十三

世达赖喇嘛在得不到清政府理解和支持情况下,政治立场开始动摇。英国利用机

会,公开干涉我国内政,企图否定中国政府对西藏地方的主权,并大力培植西藏

上层亲英分子,策划了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西姆拉会议’’等。

①列宁全集(第十九卷),转引自吕昭义.英帝国与中国两南边疆(1911- 1947).北京:中国藏

学出版社.2001.第124页.

∞参照赵萍.中国两藏的周边形势与战略地位.西藏研究,2005,第3期.

固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士登嘉措:1876年(藏历第十五饶迥阳火鼠年)五月初五出生于

西藏拉萨东南下塔布地区的朗敦村(位于今朗县),于1877年被认定为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

世灵童,1878年被迎入布达拉宫坐床。从1895年开始亲政,1933年( 藏历第十六饶迥阴水

鸡年) 12月17日圆寂,享年58岁,前后执政达三十八年,是一位执政时间较长的达赖喇

嘛。详见陈庆英等编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_匕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第83页.

喇嘛本人的伤害。从回复的电函中不难看出十三世达赖喇嘛:“嘉悦仁明之贵总

统摄政,以联豫撤任及退官兵,敝之封号仍还,藏戟干戈,五族人民永远相安,

贵意美极无上,然敝赴北京时致贡桑诺尔布函称藏事前后,并未求封号矣。事原

汉番佛主之间意图藏归汉属,寺宇多毁,汉番失和之根,阖藏大众意见不和,汉

官兵如果尽退,时其藏非此别国,致教比如水鱼不离,各国通知,贵总统亦通鉴

也。”圆自此,直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

系变得极其不正常,相互间的联系极少。

当然,导致这种关系的极不正常,不可抹掉英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功劳’’,

正如英国侵略分子贝尔@所提到的:“吾等实不易承认中国有管理西藏内政之权,

于是决定于必要时,运用压力,不准中国官吏经过锡金而入西藏⋯⋯若许中国官

吏立足于印度或西藏毗连之邻国,则足以为威吓印度、西藏之源泉,故不许假道

为一有力之武器。’’④

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新政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进行的。

第二节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

一推行新政的原因分析

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是一位在藏族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重

要人物,一生经历坎坷多变,是当时暗流汹涌、风云变幻时代的真实写照。1912

年,二次出走重返拉萨后,十三世达赖喇嘛对那些支持过驻藏大臣的喇嘛和寺庙

进行严厉惩办,晋升和奖励了一批反对川军战争中有功的人员。同时,为维护西

藏封建农奴主的统治,在西藏推行一系列新措施。十三世达赖喇嘛选择在这一时

期对西藏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原因分析有以下几

④蒙藏院档案、西藏社会学院等合编.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

社,1986.第456页.

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史馆藏蒙藏院档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

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第2364页.

@查尔斯· 贝尔:原英印政府驻哲孟雄(今锡金)行政长官,先后在西藏及其邻近地区任职长

达二十一年,是两方人当中的“西藏通”,著有《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一书。

∞周伟洲编著.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第364页.

1913派遣了四名贵族子弟到英国伦敦留学。1918年左右,他下令西藏各宗建立

了藏文小学,教员的工资由地方政府发给。在各宗小学,不分出身贵贱只要愿意

学习的孩子都可以进校读书。当时有的宗由于宗本热心办学,加上学生本人的努

力,一些在宗办学校学习的人藏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一措施对西藏扫盲和普

及藏文起了推动作用。回

第三节十三世达赖喇嘛关于“坚塞”的扶植

十三世达赖喇嘛扶植“坚塞"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为巩固地位、推行新政所需。查阅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管制设置,并无

“坚塞’’一职,这样以来“坚塞"可以不受噶厦管治而直接听命于十三世达赖喇

嘛。“坚塞”的扶植可以使十三世达赖喇嘛避开噶厦既定的官员升迁模式,直接

任用、重用效忠于自己而不分出身贵贱的贤士,削弱异己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十三世达赖喇嘛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诸如整顿吏治、减轻乌拉、整顿税收

等,直接触及到了寺庙集团和贵族阶层的利益,这就使得扶植一批敢于抵抗传统

势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来充当其左膀右臂成为必然。

第二,自身安全考虑。由于西藏上层争权夺利,九世达赖喇嘛只活1l 岁,

十世达赖喇嘛活22岁,十一世达赖喇嘛活18岁,十二世达赖喇嘛活20岁。1899

年,西藏发生了摄政“阴谋杀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事件,事件经过是:1895

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亲政,摄政九世第穆呼图克图卸职,退居丹吉林寺

静修。九世第穆呼图克图之侄罗布次仁和同党顿丹等摄政周围的亲信,感到十三

世达赖喇嘛亲政后自己的权势失去了,因而对他产生不满,企图害死之,仍拥第

穆呼图克图九世为摄政,以重新夺回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但是这一阴谋被精明

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察觉,下令逮捕罗布次仁和顿丹。审讯时他们承认了全部的罪

行。卸任摄政九世第穆呼图克图听到破案消息后,于当夜暴病身亡.@为避免成

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十三世达赖喇嘛需要一批忠于自己的追随者。

十三世达赖喇嘛执政期间扶植“坚塞"众多,其中最受重用的当属擦绒· 达

@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西藏研究,1986,第3期.

⑦详见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一匕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146页.

第一节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前后的龙厦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中的龙厦

(一)响应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文教措施,陪护首批留学生遣往英国学习。

发展科技文化,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新政’’中重要的环节之一。①1913

年,在贝尔的建议下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出四名贵族子弟门冲· 钦绕贡桑(酾’取

因萌’酮’乖’1则1)、吉普· 罗布旺堆(分湖’卒可’吁’呷1)、强俄巴· 仁增多吉(F

芒两’q’却’穗≮’专萄)、郭卡尔瓦· 索朗贡布(暂邴代q目酥气5闲’困稚’两)赴英国若贝

学校(RUGBY)留学。②此事件在西藏地方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恰好也系在西藏的

关于领队的选择,十三世达赖喇嘛是经过了多方面斟酌的。

首先,十三世达赖喇嘛重视度极高。在最先派遣青年学生的选定上,大贵族

都不愿意响应,最终只能从中等贵族家庭中挑选。虽然是从中层贵族子弟中选出,

但来自这四名青年背后的贵族势力是不可藐视的。这四位青年的在外学习、生活

状况不仅会影响到贵族阶层对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的看法,也会直接影响到新政

的推行,因为他们也属于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的重要棋子。学有所成返回故土时,

他们因贵族头衔的庇护不难在噶厦中得到学有所用的发展平台,进行实践的过程

中受到的阻力相对应该也会小一些。有一位值得信任的领队对这些学生进行良好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把提倡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在一位有远见的政

治家眼里,大兴教育,培养具备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人才在长远的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的指

导下,留学之风曾经盛行一时。1912年,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侍从堪布、著名藏族学者擦

珠· 洛桑益两活佛化装到日本学习;随后在1913年派遣四位贵族子弟赴英国伦敦留学;1918

年前后,下令幽藏各宗建立了藏文小学,教员的工资由地方政府发放。在各宗学校,不分出

身贵贱只要愿意学习的孩子都可以进校读书。当时有的宗由于宗本热心办学,加上学生本人

的努力,一些在宗办学校学习的人藏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一措施对西藏扫盲和普及藏文

起了推动作用。详见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西藏研究,1986,第3期.

固首批留英学生名单:门冲· 钦绕贡桑,专业勘矿;吉普· 罗布旺堆,专业电讯:强俄巴· 仁

增多吉,专业电机;郭卡尔瓦· 索朗贡布,专业军事。引自噶玛降村.藏族万年大事记.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第284页.西藏这批学生一方面承载着西藏淳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他们

又是最早开眼看世界,最直接领略欧风接受洗礼的代表。在外来文化的吸收上,他们是承受

和集成者;而在西藏新文化的构建上,他们又可谓是前驱和开山者。

拖下了水,继而通过“求幸福者同盟"招揽支持者,开始了对西藏地方最高的行

政机构噶厦的改革和噶伦泽墨采取行动。

第一,英国之行,使他有了改革意念。龙厦改革的矛头是直指噶厦。噶厦的

职权主要包括:l 负责处理达赖以及摄政王所布置的所有文武机构的事务。不仅

各宗、豁向政府缴纳的金银、粮油等收入簿,以及属于官府、贵族、寺庙三方的

地产、房产、人口等析产文约等有重要依据的文件要加盖噶厦印章,而且各机构

所需用粮、钱等也要通过噶厦,且根据盖有印章的条子才能领取。布告、路条等

也要加盖官印。2制定重要计划后,需呈报达赖批准。还有对各宗豁公私事务的

呈报人进行答复,对诉讼私事者,仔细判断,有审批判决文书并加盖印章的职权。

如遇到疆界、军事等重要事务、孜雪各大机关人员的任命时,在会同驻藏大臣进

行协商、请示达赖的同时,需上禀阜帝奉准。对疆界、军事以及一些棘手的问题

(龙厦与热振案等)如能召集基巧堪布、八个仲孜讨论协商予以解决,最好;如

不行,则要召开全藏大中小型会议,将所提意见呈报达赖。噶厦是权力很大、重

要的总机构。以上职权由四位噶伦共同协商行使。

在龙厦看来:“英国的社会制度对西藏很适合。因为英国上有女王,下有办

理具体事务的大臣,实行社会选举制度,我们西藏也实行这种制度。即达赖喇嘛

和摄政王的地位和待遇依旧不变,而且还可以给予至高无上之荣誉,全民予以拥

戴。主要对噶厦进行改革,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各部大臣,任期为四年。满四年

另进行一次选举.选举应正式投票。"∞噶厦是西藏地方的政府机构,噶伦是政府

的最高长官,如果能成功地改革最高长官的选任制度,保证最高长官的学识和能

力,其余的改革也才有可能在这位由选举产生的噶伦的带领下进一步进行,否则

进一步的改革根本无从着手。近代以来,噶厦大多数时候都是由4名噶伦组成,

包括3名俗官噶伦和1名僧官噶伦。僧官噶伦总是正式地被当作首席噶伦来看待,

回拉鲁· 次旺多吉.回忆我的父亲龙夏· 多吉次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

第一节龙厦改革失败分析

龙厦事件,是近代西藏地方政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之一,是反映当时西藏

地方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不仅折射出了西藏社会的滞涨不前,同

时也透视出了贵族问的人际关系和处事哲理。

龙厦· 多吉次杰,这位中小贵族家庭出身,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世起及以后一

段时间炙手可热的铁腕人物,一落而成阶下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低估了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基

在这个根深蒂固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里,即使较小的变动也会受到贵族阶层极

大地阻力。譬如:1925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起用留英回藏学生门冲· 钦热罗布发

挥专业特长,主持开采金矿,当地寺院即表示反对。采掘中发现的一只青蛙被看

成是不祥之兆,正好使那些保守派得到了反对开矿的把柄,要求停止开矿;④强

俄巴· 仁增多吉根据达赖的指示修建夺底电站时始终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阻

止。有的说西藏从古到今点油灯过来了,近代又有了汽灯,何必点什么电灯,电

既不安全又会触怒龙神。②前车之鉴,十三世达赖喇嘛,这个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下被尊崇为神的最高领袖,在圆寂之后的最初一个月,噶厦(和司伦)首肯了一

系列的税收让步特许、无息借贷以及公然向上层贵族家族和寺院集团送礼行贿等

行为。@当时龙厦的反应是不满的,这也似乎预示了改革的结局。

“求幸福者同盟’’,是龙厦改革的阵营,即使在其内部成员中真正可以领会

①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两藏研究,1986,第3期.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对此事也有记

载:“曾开某处金矿,以喇嘛出而反对,且以恐吓之,遂停业。”详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北京:中国藏学出

版社.1993.第253页.

固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两藏研究,1986,第3期.

@这样的借贷一般就成了永久不变的借贷。这种明显的变化在拉萨不知不觉地在进行着,在

拉萨的噶厦办公室外面挂着清皇帝送给噶厦的一块中文布告牌,那里出现了一则讽刺性的墙

报。引自梅- 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第135页.

西藏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经济生产资料,即由世俗贵族、寺院和活佛占有的庄

园份地和直接由噶厦政府控制的土地。西藏的绝大多数土地和民众都被纳入庄园

制度中:“据中国方面的最新统计表明,旧西藏的三大领主所经营的庄园拥有全

部可耕地的62%,其中宗教集团的庄园占有可耕地总数的37%,贵族的庄园占有

可耕地总数的250$。’’①军粮局,是为增加藏军物资需要而设立的,增加征收的对

象和范围是:硒藏的贵族世家、历代达赖家族、地方政府官员及寺庙领地以各种

不合法方式获取的土地;另外,任命噶伦、代本职位时特意封赐的庄园;虽占有

庄园但尚未在地方政府中任职的贵族。这一办法的实施,使得一般大的贵族所要

缴纳的粮食达到四五千克,较小的贵族也不少于数百克。回

龙厦· 多吉次杰在军粮局担任负责人时,忠实的执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这一

命令,并积极为军粮的增收出谋划策。征粮的范围很大,不仅触及到西藏地方的

大贵族世家,甚至连寺庙领地、噶伦和代本上任时受封的庄园等均在缴纳税粮范

围之内,使贵族们十分恼火。军粮局的另一负责人僧官罗桑丹穷1925年升任噶

伦,1931年即去世,龙厦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龙厦任职期间严格按照规章征粮,

成绩显著,颇得十三世达赖喇嘛赏识,但是龙厦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先前提到,龙厦是小贵族出身,通过个人才能在噶厦中取得官职。尽管西藏

地方政府的政策是保护大贵族利益的,但总有一些空隙能够使中小贵族寻找到一

些机会,这些机会如果把握得当,可能会改变整个家族或个人的命运。@龙厦很

好的利用了这一间隙中的机会,博得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重用,先后担任西藏首批

留英学生的领队兼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特使出访英国;1929年4月,他被任命为

藏军总司令并兼任孜本。@事业的青云直上,自然会招来其他官员的妒忌。因为

龙厦其上有十三世达赖喇嘛撑腰,这些贵族尚不敢言怒。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圆寂,

使这些视龙厦为恶魔的世俗权贵看到了置其于死地的希望,抓住龙厦“谋变”不

放,是再好不过的报复机会。

第二节同一时期的改革对比

①梅· 戈尔斯坦.喇嘛千国的覆灭(,杜永彬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第62页.

圆拉鲁· 次旺多吉.回忆我的父亲龙夏· 多吉次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

@次仁央宗.西藏贵族世家1900.1915.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第176页.

④印度事务部档案,L/PS/l O/1088,1929年4月15日锡金政治专员致印度政府的信。引tl 梅戊

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一匕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第46页.

第一节龙厦对周边关系的处理

一龙厦与热振摄政的关系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是寺院统治集团为了解决宗教首领人物的继承问

题,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以寺院经济、政治问题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

是用以维护寺院利益、保持宗教特权、巩固政教合一制度的重要手段。①作为西

藏地方政教合- $U度下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的转世,在其长大成人

亲政前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需要寻找一位摄政(铲’翻1)罾代理西藏地方政教

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很可能是龙厦的影响”,③五世热振呼图克图土登

坚白益西丹巴坚赞(天寓‘.{驴’q琴气’仅乓因’c于删’两q斛’q胃气’q茂’固掣’5l审1)④很快担任了摄

龙厦改革第二次会议毕,孜仲工珠· 土丹格登(平’割’是尸’q写曩’书’是刊)曾私下

对土登丹达(铲’q琴气’q弧’嗣)透露:热振曾在秘密讨论会上同意了“求幸福者同

①王献军.西藏政教合一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第138页.

②清朝中央政府在达赖喇嘛圆寂后至转世“灵童”未满18岁亲政之前,选定一位大活佛代行

其职权,称摄政,也叫摄政王。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乾隆皇

帝赏给六世第穆呼图克图“诺门罕”名号,命其代理达赖喇嘛职务,遂成定例。该解释引白

王尧、陈庆英编.两藏历史文化辞典.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第232页.在当

时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拥有特殊的权利和地位,是除历代达赖喇嘛之外最为尊荣显贵的人

物。政教合一制度,为产生承担政治和宗教最高权力的掌控者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达赖

喇嘛和摄政的权力正是这个制度的直接产物。达赖喇嘛和摄政一经产生就具有了政治和宗教

的最高权威,这就使得他们的权力和世袭的贵族权势形成一种矛盾的复杂关系。引自次仁央

宗.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官职.西藏研究,2007,第3期.

锄黎吉生.西藏简史(,李有义译).内部参考资料,第120页.

∞热振呼图克图· 土丹江白益西丹巴坚赞(1910- 1947),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人士,曾任西

藏地方摄振。民国22年( 1933) 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十登嘉措圆寂。按照例应从当时的

四大呼图克图(功德林、策默林、丹吉林、锡德林)中推举摄振全权掌管两藏地方政教事务。

在推选出的3名候选人中,经占卜等宗教仪式,热振活佛被推上西藏的政治舞台。引自王尧、

陈庆英编.西藏历史文化辞典.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第209页.

将了解先生为改进藏政而牺牲之精神,此乃先生流芳百世之大事业也”。①

1934年,国民政府入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的黄慕松专员在《黄慕松

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记载:“隆厦自知大员到藏,亲汉派必

将抬头,本人为反对班禅、反汉最力之人,必不见容于大员,故结党徒僧俗官员

百余员,拟于中央大员未到藏前,谋杀热振、司伦、泽墨噶伦,自为藏王,改变

旧制,创立国会,求英保护,拒绝中央大员入藏”,并把龙厦改革说成是“亲英

派谋夺西藏地方政府"@。此后,国民政府驻西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沿袭了这一

说法,被国内的诸多论著所沿用。

黄慕松专员为什么会这样评价龙厦及龙厦事件?主要原因分析应该还是班

禅奔走内地问题的影响。这在黄专员的报告书中也能找到答案“本人为反对班禅、

反汉最力之人",按照语意递进,这句话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反对爱国主义者

班禅,进而也是反对中央的。1917年十三世达赖喇嘛颁布的《火蛇年法令》中

规定:“江孜宗境内的札什伦布寺所属的农奴应支应1/7的马差,超过100匹马

的和300头驮畜还得征收驮畜徭役税。”由于札什伦布寺握有过去历代达赖喇嘛

所颁发的关于免除该寺农奴提供驮畜差役为该寺所独有的书面申明,所以班禅喇

嘛把《火蛇年法令》看成是对其特权的非法剥夺。这导致九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

喇嘛矛盾白热化。龙厦以对札什伦布寺拉章的财产和领地进行清理、勘测后所制

定的《增勘赋税粮办法》为依据,坚持认为札寺完全有能力支付新的税额和驮畜

差税。@这件事的结果导致九世班禅于1923年奔走内地,班禅对龙厦肯定是有怨

恨的。九世班禅是近代又一位公认的爱国主义者,其在内地期问的言行是中央政

府估量评价西藏地方的一个重要标准。很难苛求九世班禅对迫使自己奔走内地寻

缩微复制中心出版,第95页.

田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使藏记程拉萨见闻记西藏纪要.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第92页.

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

书一匕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第253页.

@梅· 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第l l l 页.

铲’甲;’篁可暂q司‘’可5l龟啄雹’中’裔天’黼龠铲’酿’琴审则I窝’衾甲’中’

气铲’暂峭1’ql喙’雹哥铲’萄只’q茂’1歹困1

窝’却鞠’中’骱’同式1叩。唧

气酮’酗凿日%强’翻羽1串’马<’爵弱1坼’却对’高瓤’1畸雹’舒铲’天甲翱’1媳’

囱’自式’ql电’戳’中每‘’中’骱’同式’1夕rr啷

起铲’赠气坼’誉甲I

啄宅哥铲’罄’甫q百’叩’交’却

窝’衾甲’中鄂伴’f

暂q司<日芎气’嘲1

驴’气萨’禽会甲’酗’司’朗箭中’骱’同≮l

t,-硼’确’司式’即’q嗣羽1

圈<’茵<’照’午’马’枣’翮’1弘’斡’司擎1

邓’日歹式’1胃冈A’嗣’酿’甲’目1因营蟊’窝’却羽’中’骱’冈E’I夕r气唧

胃冈强’嗣’围强’吞因’目1因亩’窨气’因’夭1羽’气日’嚣气’冈E’I

1.次仁央宗著:《西藏贵族世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陈庆英、高淑芬编:《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黄玉生、车明怀、祝启源、顾组成、沈开运、汪孝若编著:《西藏地方与中

央政府关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廉湘民著:《劫难——1947年春热振事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刘家驹著:《西藏政教史》,中国边疆学会出版社,1932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zs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