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方法及实修《大安般守意经》.南怀瑾
安般守意方法及实修《大安般守意经》南怀瑾安般守意方法1实修《大安般守意经》6大华严寺海云继梦法师(准提法介绍)15佛教的布施学——《毗耶娑问经》选讲17正修行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18安般守意方法我们先插一段经文,增壹阿含经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佛也是肉体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们是父子;教仪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为什么一面坐?因为佛在打坐休息,所以行了礼后,坐在旁边等着。「须臾,」过一阵子,佛出定了,下坐,罗云退坐,赶快去问父亲:「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世尊回答说:「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你现在问我这样大的修行问题。「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这里有四个字要注意:「善思念之,」意思是说,你懂了以后,还要去研究,不要只是盲目地迷信。方法我来教你,自己要好好地去研究。世尊告日:「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要注意!你们打坐坐不住,两腿不争气,那不是“两足尊”。如果两腿的气通了,你们的寿命可增加几十年。佛告诉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身。站着也能正身,睡也有睡的正身,吉祥卧、摊尸法都是正身的一种。我们打坐做功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纵使你现在做到身体忘了,感觉到内外都是光明,也还没超出第六意识的范围。在楞严经里的五阴区宁中,还只属于色阴的范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有些人静坐在一片光明中,未来的事情也能知道,以为是“灵感”。你若学过唯识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识的反面,是所谓独影意识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为你学佛,所以就会看到佛、菩萨,这是意识境界。拿小乘修证的理论来讲,你意识没有专一,没有“正意”。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成,一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丹经,在隋唐以后就多起来了,讲气脉的问题,很多都是从这个安般品中脱胎出来的。东晋以后有黄庭经,讲究上药三品,神、气、精,这些都是事相,属于有为的功夫。如果有为的功夫,你都没有修到家,怎么能达到无为呢?有为法不能专一,念头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所以后世学佛的,一万个中,没有一个证果,请特别特别注意!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3很清明,这是实际的功夫。这时做到了「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至于知道的这个“知”,又是什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所谓灵灵明明,始终存在。「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这句话就要研究了,从心出并不是从心脏里出来,而是说:心念动了。心念动时,有时觉得与光明放射出去了,那时如有旁人经过,这个人马上会受感染,他的心境就会得宁静,或觉一股热流一样传到他身上来。但这是过程,不是好事,这是做得到的。这时候还没有得定,还早,只是普通静坐功夫而已。现在科学晓得人体会放光,本来每个人都会放光的,到那时,你的气息停止了以后,那个光芒放射得更大。如果讲有鬼神,那个时候,鬼都不敢碰你,老远看到你就躲掉了,阳气盛极之故。所以「息从心出」,并不是息从心脏出来,那是你的心念动了。换句话说,一般人练气功都从心——心念故意造作,学密宗也是,那是你心念构成一个气息出来的道理。「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修宝瓶气时,丹田有一股气,炼到能不呼不吸时,即使把你长埋于地下,也可暂时死不了。大家注意啊!现在谈的这个路线,都是从鼻子来的,其实我们人体也在呼吸。身体上的呼吸停止了,才算真正入定了。入定时三样东西还在——暖、寿、识。阿赖耶识并没有离开过身体,真正入定了,气息一定充满。气息充满的人,不管多大年纪,身体任何部分,一定都是软的,软化到如婴儿一般。所以入定的人,不能去碰他,只能用引盘在耳边敲。你们功夫做了一段时间,身体还没有软化,两条腿盘不住,这不是两足尊,而是两足争,打起坐来跟两腿在争、在熬。去年有一位朋友,写信问我打坐的问题,他说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与腿争!我们现在用功都来不及,还跟腿去搞这玩意儿!来不及啊!正意最重要。什么姿势都可以的,等功夫到了,两条腿已软化,自然就盘得住了。只要这两条腿的气通了,寿命也跟着延长。你注意!你觉得身体老化一点,僵硬一点,那么你就早准备一点——准备走了。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也不要有门户之见,在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为“定”是共法。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有时间打坐。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在这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修这个法门,对身心都好,寿命也可延长。你们打坐时,有的人不是会乱摇吗?只要你把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气就不会乱跑了。「则无愁忧恼乱之想,」所以学密宗的讲,由喉轮到心轮的脉打通的人,妄念就不来了,忧愁烦恼自然就去掉了。「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具足,大原则都具备了。罗候罗闻法后,「往诣安陀园,」安陀园又译为阿兰若,意即清净的道场。他「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罗候罗开始修持佛所教的安般法门。「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这思惟是在定中,正思惟,并没有错。你们以为应该无妄想,把正思惟也丢掉了,那就错了,大家懂吧!想把正思惟也空掉,是不对的。「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罗云依照佛的教法,入了初禅定,这时才真得大喜乐,发出真正的大慈悲心。大家的笔记一定要交,但笔记不是记录,不是把我每一句话记录下来,而是记要点,加上你自己的心得。日记是把要点配合自己的修证、体会,再加上对问题的参悟作一个记录。上次提到,自佛法传入中国,为什么东汉之后,隋唐以前,修行证果的人那么多;但在宋明以后,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是修证的问题。讲到修证事相的问题,要特别提出小乘经典——四阿合经。中国佛教喜欢讲大乘,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