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狂犬v病毒ppt课件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逆转录病毒 (Retraviridae),逆转录病毒为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2,RNA肿瘤病毒亚科(HTLV-Ⅰ HTLV-Ⅱ属之)慢病毒亚科(HIV属之)泡沫病毒亚科,分类,,3,共同特性: 1、有包膜,球形,80-120nm; 2、基因组为单正股RNA二聚体; 3、核心有逆转录酶; 4、复制通过DNA中间体; 5、可

2、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 6、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120 nm,包膜表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④具有gag、pol和env 3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 节基因。 ⑤宿主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 毒以芽生方式释放。,,5,人类免疫缺

3、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一种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进而使人体失去对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引发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病毒。,6,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传染源、传染途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免疫性,HIV抗体的检测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抵抗力、对人类的危害,形态与结构,微生物学检查(检测病毒及其成分),防治原则。,7,逆转录病

4、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分为HIV-1,HIV-2 )引起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有三个特性:获得性---艾滋病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后天获得。免疫缺陷---AIDS的发病机理在于,HIV通过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防护功能的减低甚至丧失。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易发生恶性肿瘤;综合征---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复杂的伴随症状群。,8,HI

5、V主要有两型: HIV-1型:大多AIDS由此型引起 HIV-2型:只在西非呈地区性流行,9,HIV-1為主要流行病毒,10,HIV-2僅發生在少數地區,11,HIV-1于1983年从一例淋巴腺综合症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分类: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ae) 慢病毒属(Lentivirus),* 型别:有两型 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起。

6、 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12,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在全球的传播速度惊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达3950万。 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群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13,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14,2006年全球新增H

7、IV感染者430万,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15,2006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16,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7,AIDS 是HIV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结果 根据目前HIV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状况, 可以认为HIV 和它的并发症将会伴随我们一代人,18,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

8、防治,19,生物学性状,1、形态:球形(100~120nm) 包膜:糖蛋白刺突: gp120(刺突) gp41(跨膜) 结构 两条相同单股正链RNA 核心 核酸内切酶 逆转录酶,,,20,21,22,,,23,*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

9、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 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gp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 主细胞膜的融合。,24,基因组:单正链RNA,有3个结构基因以及 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LTR。,,,25,HIV基因及其编码蛋白,26,病毒的复制,吸附,病毒的gp120与细胞上特异受体(CD4受体)结合,27,病毒的复制,28,,穿入,脱壳,逆转录D

10、NA,整合,生物合成,成熟释放,细胞膜与病毒包膜融合后穿入,核衣壳在细胞质内脱壳,RNA被释放,核衣壳以出芽释放并获得包膜,,逆转录酶,,RNA酶H,,,整合酶,RNA多聚酶Ⅱ,,,,,,,核衣壳,生物合成:,RNA,RNA:DNA杂交体,单负股DNA,双股DNA(两端形成LTR序列移至核内),整合入宿主染色体中,RNA,mRNA,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加帽加尾,子代RNA,30,31,32,33,34,穿入,,35,反转录(从

11、病毒RNA→DNA),36,整合、翻译A.病毒DNA 整合入宿主DNA,37,B.复制出病毒RNA(making multiple viral RNAs),38,翻译Translation(合成病毒蛋白producing viral protein),39,病毒核酸内切酶Viral protease (cleaving viral protein),40,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budding(getting out),4

12、1,变 异 性,*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IV的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42,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不耐热,56。C30MIN被灭活室温保存活力7天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min,均有灭活作用,返回,致病机制,1.传染源:AIDS病患者、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

13、和脑脊液中2.传播途径1)性传播(同性/异性)2)血源性 输血、意外受伤、静脉吸毒 3)母婴传播HIV抗体(+)母亲 胎儿感染率30—60%,44,致病机制,,*主要感染细胞: CD4+ 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45,致病机制,*细胞受体:

14、 CD4分子 辅助受体 CCR5与CXCR4,,CD4+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46,致病机制,*HIV借助于gp120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受感染的CD4 T细胞被溶解破坏,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47,*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 (CD4 T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 ①导致CD

15、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 解; ②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 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 ④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 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 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48,*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少量CD4分子,其辅助受体为CCR5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

16、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49,临床特点,*潜伏期长,大约10年左右。*临床感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约2~3周 2.无症状潜伏期:10年左右 3.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 4.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合并机会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50,AIDS的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滥用静脉注射者接受血液制品的患者接受(

17、血制品)治疗的 血友病患者上述危险人群的异性恋成员AIDS母亲生的孩子,不会引起感染的行为,只有带病毒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人体血管中,才能构成HIV的传播。而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局、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52,免疫损伤机制,病毒破坏

18、T(CD4+ T)细胞,大量T细胞死亡 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另一种类型细胞数量的降低CD8+ 细胞毒性杀伤细胞,疾病发生以前总是出现CD4+ 细胞的数量降低,53,,54,55,HIV 人体(病毒血症) 病毒gP120与CD4细胞(CD4分子)结合HIV-RNA进入细胞(转为DNA)1、HIV-DNA与宿主细胞DNA整合长期潜伏2、随细胞DNA转录,缓慢释

19、放病毒3、大量病毒同时产生 CD4细胞破裂,,,致病过程,56,自然病程,,57,感染特点,潜伏期长:6个月—20年,平均10年典型病程: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典型AIDS期,58,感染初期病毒大量复制,约2-3个月出现发热、咽炎、皮疹等,持续1-2周,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潜伏下来,此期可长达6个月-10年,潜伏病毒被激活,大量繁殖引起免疫损伤,出现临床症状,即AIDS相关综

20、合征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CD4+T细胞明显下降,伴有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典型AIDS,59,AIDS相关症候群:持续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和皮肤真菌感染(舌上白斑)或其他免疫缺陷表现。,60,,消瘦,61,颈淋巴结肿大,62,严重免疫缺陷→典型AIDS:机会感染: 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有巨细胞病毒、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感染恶性肿瘤:病人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21、30%Kaposi肉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异常: 脑是HIV感染的重要部位,60%AIDS痴呆症,记忆衰退、偏瘫、颤抖、痴呆等5年死亡率90%,多在发生临床症状2年内死亡。,63,HIV and AIDSan infectious agent – 卡波氏肉瘤,1981 : 5名同性恋者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被报告到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 1981 -同年的数月后,26例罕见的卡波济氏肉瘤又在同性恋人群中发现 年轻人 旧金山和纽约

22、 均为同性恋者,64,艾滋病淋巴瘤,65,在AIDS患者中念珠菌属感染是很常见的, 象鹅口疮(上图)尽管不危及生命但十分讨厌.播散性感染是少见的, 左图为念珠菌性肺炎,其类似于细菌性支气管肺炎.,HIV and AIDS,,66,全世界每天大约有 16,000 名新的HIV 感染者其中90% 以上出现在 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 是15 岁以下的儿童 在成人感染者中, 40% 是女性 ,15% 年龄在15-25 岁.,流行病学调查

23、,67,AIDS 统计,非洲撒哈那地区 每年大约有1 百万新的AIDS患者出现 两千四百万人感染HIV 病毒 几个非洲撒哈那地区国家报告的HIV感染率达到 20-25%, 以城市区域为甚. 赞比亚: 5名20岁左右的城市女孩就有一位HIV感染者,68,,肯尼亚的一个不幸家庭,全家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中一个已病发而死。,69,河南艾滋日历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血浆经济”的致富口号下,河南村民纷纷加入卖

24、血队伍,艾滋在卖血者中得以传播。  ●1994年开始,卖血者中陆续发现HIV感染者,并开始出现死亡。  ●2001年左右,部分地区开始对艾滋病人实施限定的免费治疗,这可以说是河南艾滋救治体制的雏形。  ●2004年2月,开始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艾滋防治体系。,70,6岁的吴素敏是上蔡县郭屯村最严重的艾滋病人,71,,72,,,,村民手里是HIV抗体阳性的化验单,微生物学诊断,1、HIV抗体检测:感染三个月后可测出 HIV抗

25、体(+):感染HIV标志 ELISA等先初筛试验:结果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 (+)肯定感染HIV、 患者、有传染性2、HIV的Ag3、HIV的核酸,,74,特异性预防,目前尚无理想疫苗!疫苗在研制中,75,疫苗研究:,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使HIV包膜糖蛋白gp160、gp120和gp41在细菌等细胞系统表达以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2、合成寡肽疫苗: 根据gp120分子的主要中和决

26、定簇(V3区)、与CD4受体结合区(C4区)和部分T细胞决定簇(C1、C4)的AA序列,合成各种HIV的寡肽疫苗。,76,3、重组病毒载体活疫苗: 以痘苗病毒、腺病毒和脊灰病毒疫苗株作载体,将HIV的基因插入而构建重组病毒载体活疫苗以激发机体产生针对HIV的体液及细胞免疫。,问题: HIV包膜糖蛋白具有高度变异性。,77,治疗,药物治疗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AZT)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物3、蛋白酶的

27、抑制剂,78,AZT,79,药物作用,80,WHO建议采取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认识爱滋病的传染方式及其严重性,杜绝吸毒和性滥交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81,预防:1、 已感染HIV的女性应避免怀孕、妊娠及哺乳,以免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2、 输血或器官组织的移植应作好术前的检验(无论供应者或受用者)

28、3、 使用彻底消毒的注射器4、 皮肤或粘膜的破损伤口应避免接触感染者体液5、 采取安全的性生活方式,82,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狂犬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 “狂犬病,八天命”我国是世界上狂犬病发病较多的国家。也是记载本病最早的国家。,83,生物学性状,病毒形态:似子弹状,是嗜神经病毒:可在神经细胞中增殖,并在胞浆中形成卵园形的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84,抵抗力

29、,56。C 30MIN灭活100。C 2MIN全部死亡常温 脑组织存活7~10d1%甲醛、3%来苏水 灭活,85,致病性,传染源: 狂犬(主) 唾液 带病毒的家猫 血蝙蝠

30、 尿 感染途径: 乳汁 带病毒的动物 咬伤,,86,致病性,潜伏期:数天~数年(10d,20年或更长)通常20~60d与多种因素有关:

31、 咬伤部位 感染年龄 接触病毒的数量,87,致病过程,病毒 局部肌纤维细胞增殖 神经末梢 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  沿神经纤维扩散 唾液腺及其他组织   脑和脊髓广泛损伤脑组织含病毒最高,其

32、次唾液,,,,,,伤口,88,狂犬病常见症状,早期症状:发热、乏力、头痛、伤口四周及传入神经通路相应皮肤麻木、发痒、疼痛或蚁爬感中枢神经症状:烦躁不安、焦虑、郁抑吞咽或饮水时咽部肌肉痉挛(又名恐水症)惊厥、发作性全身肌肉痛性抽搐,精神异常、嚎叫、咬人、麻痹、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89,诊断,临床特点被动物咬伤病理检查:海马部神经细胞内发现内基小体有助诊断,90,防治原则,控制或消灭传染源(17.8%是健康带毒犬咬伤所致)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