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经过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人们开始追求真正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于自行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选择“绿色出行”也成为人们在选择开私家车、坐公交车之外的一个选择。
自行车在中国一直是主要的代步工具。但是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常常给人廉价,质量信不过的感觉.
但是中国的制造产业已经非常发达,中国创造正在慢慢起步。结合本科的毕业设计,我找到了台湾的见诚自行车厂进行合作,一起开发新的自行车款。尽管最初做了市场调查和用户研究,但是并不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一次一次的做方案,再推翻,终于找到以复古、精致路线作为这辆车的设计关键词。为了配合复古的感觉,整车的主色调使用了黑色以及白色作为搭配。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先前的设计方案主要原因是工程和制造的限制。设计不仅仅是画图,结合制造、结合现有的工艺水平,在限制中做设计,才是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
关键词:绿色出行;城市代步;工业设计;自行车;制造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human-beings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y lifestyl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process of a bicycles design, bicycle manufacturing. By bike or by foot is another choice among the choices of taking taxi、taking bus.
Bicycle is always the most ordinary vehicle in china. However, bicycles which made in china always give other people bad impression, such as cheap, bad qua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e, the Chinese design is just to begin. With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 got to Chien Cheng Bicycles to promote new bike. Although I did market research and user research, I do not know which kind of bicycle I want to design. I change my design again and again; finally find that old school and high quality is the key words of my design. To match the style I want to express, this bicycle is painted with black and white. I change my design again and aga
Keywords: low carbon living; urban bicycles; industry design; bicycle; manufacture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市场调研报告1
1.1动机:社会趋势1
1.2现有自行车分析1
1.2.1 按照能否折叠来分1
1.2.2按照使用场地来分3
1.3 自行车分类十字图4
1.3.1 经典-现代、速度-休闲4
1.3.2 折叠-非折叠、运动-休闲4
1.4.使用研究5
1.5 市场调研小结6
第二部分:文献研究8
2.1自行车的发展8
2.2.1自行车结构分析8
2.2自行车材料9
2.3 生活的原型9
2.4 设计方法之草图和草稿10
2.5 工业设计在自行车设计中的价值11
2.6 文献翻译12
2.6.1 提升自行车使用的设计策略研究12
2.6.2 A Study On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Promotion Of Bicycle Use21
2.7 文献研究小结35
第三部分:设计实践报告36
3.1前期调查小结36
3.2前期草图37
3.3进行 加法39
3.3.1 设计深入41
3.3.2 工程深入42
3.4 净化 减法43
3.4.1重新整理MOOD BOARD43
3.4.2 在第四稿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草图44
3.5 工程改制 & 加工49
3.6 配件选购52
3.6.1 车灯53
3.6.2 轮胎53
3.6.3 把手 座椅53
3.7 展览准备54
3.7.1 背景墙以及地台54
3.7.2 X展架55
3.8展览日56
3.8.1 布展56
3.8.2 展示57
3.9 设计实践小结57
第四部分 设计自评报告60
附录(一)设计作品图片65
附录(二)设计作品光盘75
第一部分 市场调研报告
1.1动机:社会趋势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已经大大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2009年3月数字),杭州的人均GDP,甚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10000美元。但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真正发达与否的标杆的绿色GDP,我们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经济水平的增长,意味着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最近四年,中国以每年700-1000万辆的速度,增加私家车的数量。汽车制造业因此蓬勃生长,但是也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城市污染、城市空间的急剧减小、全球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社会以及环境问题。
所以选择“绿色”出行已经成为了人们在选择开私家车、坐公交车之外的另外一个选择。设计一款符合时代特征的城市代步自行车迫在眉睫。
1.2现有自行车分析
目前市场上有售的自行车品牌主要有捷安特、永久、阿米尼、美利达、宝马等,飞鸽、凤凰等。
1.2.1 按照能否折叠来分
折叠车和非折叠车。一般折叠车有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45%左右的长度。整车在折叠后可放入登机箱和折叠包内,以及汽车的后备箱,折叠车已成为都市的时尚风气。在折叠的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通过手动自行将车折叠展开,自行折叠。在折叠后通过座杆作为支撑点以使折叠后能立稳。
折叠车优点:体型小巧,通过折叠之后可以带上地铁或者放入汽车后备箱,作为都市代步工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因为选择使用了较小的轮胎以及较小的车架,整车重量会比普通的自行车轻便,对体力不是很强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折叠车缺点:折叠之后,并没有出现全新的功能。并且折叠之后的形体很难随身携带。所谓折叠仅仅只是将一辆车截断折过来而已。
图1-2-1-1折叠车可以减小存储体积
除了普通的折叠车外,还有特型折叠车。比如著名的A Bike。因其不同于标准的小巧轮子以及特别的折叠方式,而成为了非常具有话题感的品牌。
Abike非常小巧,折叠之后只有一把折叠伞的大小。并且因为大量使用工程塑料作为构件,整车非常轻,随身长时间携带也不会显得重。
图1-2-1-2 A Bike的技术非常精巧
而且非常令人惊讶的是,A Bike折叠之后的大小,仅仅和一把雨伞一样。
图1-2-1-3 A Bike折叠好之后只有一把雨伞那么大
1.2.2按照使用场地来分
图1-2-2 城市代步自行车
都市自行车(Urban Bike)、 公路自行车(Road Bike)、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e)、极限运动自行车(BMX) 。城市自行车的造型有很多种,左上角那辆可能更偏向速度感(Speed)一点,而其余的,就会更偏向休闲(Leisure)。
城市自行车中里面当然会有折叠车。折叠车因为轮廓小(一般为16英寸)、又易于折叠,而且通常比例可爱,现在在都市自行车里面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了。折叠车最大的好处在于易于收纳,现在有车族很多,折叠车可以很方便的放进汽车的后备箱内,到了目的地之后,在拿出折叠车进行休闲活动,是一种时下很流行的生活方式。
同样的车架造型,但是车把不同,红色那辆更偏向于经典(Classical)一点,下面那辆绿色的更偏向未来感(Future)一点。
有时候会针对女性做一些特别的优化,比如配色,以及材质的搭配,都会走女性路线。下面那款就是走公主+田园的风格。
1.3 自行车分类十字图
1.3.1 经典-现代、速度-休闲
图 1-3-1 产品分类十字图
经典车型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点,走高端精致路线。目前市场上走复古精致路线的自行车几乎没有。左下角的两款分别是Channel以及Gucci推出的。市场上较多出现的是类似于右上角这类运动车款。以及右下角这类小型车款。运动车款是很不错,但是对于新材料的使用要求很高。但是复古车的设计就会使用普通的材料,比拼的就是设计师对于细节的考量。最后我确定以复古城市代步作为自己的一个设计切入点。
1.3.2 折叠-非折叠、运动-休闲
图 1-3-2 产品分类十字图
前面提到过折叠车有很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折叠后缩小占用的体积以及因为折叠的使用而使得整车具有非常轻量化的特点。甚至有些折叠车可以随身携带。而小型车和折叠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就是具有相同小巧的体积,不能折叠。但是不能折叠的好处就是车子更耐用,以及骑行的体验会更好。
不过经过研究发现,折叠然后走运动路线的车很少。可能是一个市场机会点。但是结构的部分很难处理,而见诚这边现成的折叠后都无法满足运动折叠的形态感觉,如果要研发新的折叠盒的话,可能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里没有办法完成,所以放弃。
1.4.使用研究
构成一个产品的要素是由物件和使用方式两个元素组成的。Object是指物件,即产品这个物品本身,而使用即指如何去使用这件产品的动作。而不同的使用方式,会导致从一开始就重新去思考设计的脉络。
图1-4 使用研究
①很多人喜欢在后座上绑上绳子。主要目的可能是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较好的收纳不占用空间,当需要运送较大的物件的时候,则可以作为自行车固定的作用。
②很多自行车后座上面都会放一块抹布。这个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自行车停在外面下雨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很容易就湿,所以需要备用一块抹布擦;第二,中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城市粉尘很多,有时候骑车去上班,如果自行车停在街边的话,下班出来的时候,车座椅可能已经很脏了,又需要擦。
③经常会在街道上看到这类套着彩色塑料袋的自行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防止停在街边的自行车被雨水淋湿;第二是为了能够在一群自行车当中很快得找到自己得自行车。
④自行车停在路边,由于人的潜意识行为,经常会将垃圾桶状的自行车筐作为垃圾桶,如果骑车去上班的话,下班下来冷不防兜里会被扔上很多垃圾。
1.5 市场调研小结
经过调研发现,复古自行车是很好的市场切入点。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少,并且高质量的复古自行车不多。复古自行车是经典的传承和发展,在造型上面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很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而骑行复古自行车在路面上的时候,车身本身的形式也较为“中和”不会产生和很强烈的冲突感,以维持整车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大部分自行车厂所谓的研发新车款并不都是在造型上面做文章,往往为了追求成本,会在图案,配色上面做文章。比如看GIANT的车款,ATX660和ATX680,主要的区别就是在立管以及变速器上面的差距。而这种配件优劣的差距,也决定了自行车车价的差别。
因为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受制于模具,对于OEM厂商来说,开发新款图案,做不同配件的搭配往往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开发新车款”方式了。
另外,因为毕业设计只有4个月不到一点,在和厂家沟通过之后确认,以非折叠车作为毕业设计以及合作新开发车款的基本要素。因为一般见诚开发新车款都要半年到两年的世间,4个月的世间进度是很赶的。所以为了保证最后模型制作的效果,以非折叠车作为基础。
第二部分:文献研究
2.1自行车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Sivrac)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间,巴黎街头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自行车。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随后,自行车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改进。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1869年诞生的雷诺型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辆也改为钢圈和辐条,采用实心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便。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2.2.1自行车结构分析
一辆整车由两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这里把它们归纳为20个基本部件或部件组合和18个配件。
自行车的基本部件包括:车架部件、车把部件、前叉部件、轮轴部件、中轴部件、飞轮部件、链条部件、车轮部件、泥板部件、车闸部件、脚蹬部件、鞍座部件。在这些部件中,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由脚蹬、中轴、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驱动系统;车把和车闸组成制动系统。
图2-1-1 自行车各部件图解
2.2自行车材料
自行车目前常见的使用材料为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钢材:早期自行車主要是钢材打造的,鉻鉬(Cr-Mo)钢淬火性、加工性良好,技术简单加工便宜。
铝合金: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材质,拥有重量轻、可塑性好、耐腐蚀的优点,但有刚性低的缺点。
钛合金:鈦合金具有比重小、強度大的特性,运用在車架上具有高弹性、重量轻于不生锈的特性,适合长时间骑乘。
碳纤维:是將碳纤维布以树脂层层粘合后再凝固成形,拥有轻、抗弯曲,冲击吸收性好等优点,可以让车架有多样变化。
2.3 生活的原型
原研哉在《Design Designing》这本书里面曾经提到过,“当我们提起一件产品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一个大概的样子。比如想到椅子,可能脑子里面会有一个椅子的形象,想到剪刀,脑子里面会有一个剪刀的形象。” 深泽直人将这种形象称作原型(archetype)。原研哉所说的这样就好,也就是契合这个原型的理念的。很多产品,比如一个闹钟,一辆生活代步自行车,完全没有必要去附加复杂的曲面,夸张的造型,而是这样就好,用内敛的气质去阐述生活的含义。通过比例的调整,用最普通的材料和造型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原研哉谈到了自己的一个设计,“在没有放雨伞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雨伞往墙上一靠,而雨伞的另一头就放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的缝隙中。这种情况下,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时候,你要设计放雨伞的东西,你不需要把这个地方设计成平常的专门放雨伞的一个空间。你只要在地上开一条缝,当你家来客人的时候,他就会把雨伞往那儿一放。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实际上设计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达到放雨伞的功能。”
而这种可以无意识的使用,不假思索的物品,也就是生活的原型。自行车设计也是如此。她的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比如前叉的倾斜角度,比如轮距,比如前叉后叉的缝隙宽度,这些都构成了人对于物件的映像,让人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会说,“哦,这是辆复古自行车。”或者“哦,这是一辆运动山地车”。
很多人觉得设计就是要不一样,要大不同,要张扬,但是这些东西更适合作为在杂志中出现。真正被人每天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内敛、精致、简约。经过岁月的洗练,不必要的结构和构造总归会被使用者所淘汰,最后精炼下来的,就是最好的部分。
生活的原型所讲的“原型”就是指这种精华的部分。
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的情况,不知道究竟消费者需要什么,究竟设计师自己想表达什么,常常会经历一个非常反复冗长的过程。但是随着项目的进行以及对设计主题的把握,会慢慢净化和精炼整一个设计,最终就会出现某些“原型”的特征
2.4 设计方法之草图和草稿
劳拉斯莱克(Laura Slack)在《什么是产品设计中》提到:“草图的应用有一种临时性,草图中的标记可以进行修订或是擦掉重画,直到首选的效果变得明确。在思想的首次视觉表现时,常常使用到一些非常临时性的工具。铅笔发明于1560年,而且自此以后鲜有改变,除了换换石墨的铅芯。铅笔对思考和创意都有辅助作用,因为我们可以把它擦掉、重画,从而将构思发展成为草稿和平面图。
对于设计师巴博奥森伯(Barber Osgenby)来说,铅笔和纸是任何一个概念的起点。对于任何设计师来说,草图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工具,因为它让你很快地发展你的构思。这永远是一种构思创意的方法。草图和草稿履行着许多功能,对信息、感觉、艺术的表达;生成形状;对技术的细化……”
这次自行车设计应该也是从草图开始的设计。通过用草图不断得推敲造型,并且用草图和工程师沟通,可以让工程师对于我的设计有明确的视觉印象。自行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一开始就通过电脑来推敲形式的话,可能会使得进程变得很缓慢,设计效率太低。
2.5 工业设计在自行车设计中的价值
孙颖莹在《设计的展开-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第94页讲到:“工业设计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不同阶段,具体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所开发的产品的特点。为了便于解释,我们把产品划分为技术驱动型产品和顾客驱动型产品。
技术驱动型产品(Technology-driven products)。技术驱动型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其核心的获利能力基于它的技术性能或者实现特定技术性能的能力。虽然这种产品也需要具有美学性和人际交互性,但顾客在购买这种产品时主要还是基于它的技术性能。例如,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就是高度技术驱动型的产品。因此,对于技术驱动型产品的开发工作来说,工程或技术的要求是主要的,并主导着产品的开发工作。
顾客驱动型产品(User-Driven Products)。顾客驱动型产品核心的获利能力来自于它的用户界面的质量和外观的美学性。这种产品与用户有很强的交互关系。因此,用户界面必须安全、便于使用和便于维护。产品的外观是形成产品差异以及给使用者带来自豪感的主要因素。例如,办公椅就是高度顾客驱动型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在技术上可能很先进,但是技术并不能形成产品的差别。因此,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工业设计方面的考虑就比技术要求更重要,虽然工程设计对于决定这类产品的技术特征仍然是重要的,但是既然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开发人员的注意力就必须集中于顾客的角度。”
自行车作为一种已经发展了300年的产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种制造的技术都已经被人所熟知,那么,细分市场,更加细化使用人群就是接下去工业设计应该做的。细化了不同自行车的用途之后,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造型的随之改变。
2.6 文献翻译
2.6.1 提升自行车使用的设计策略研究
1.介绍
自行车,一种纯粹依靠人力运转的机器,最早是被发明用来作为转移和运输的工具,它一直持续不断地在结构上被改进以至于现在自行车不仅仅是用来作为有效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物理锻炼工具和休闲活动。[2]骑自行车可以让骑车者在25KM/H的状态下消耗780千卡路里,让它变成了一种比其他物理锻炼更有效的有氧运动。除此之外,考虑到国家每年在交通堵塞上付出的总数达到了228亿元的花费,增加1%的自行车交通会产生经济的效果远比分解交通堵塞所引起的效果大,节省能源,并且也具有环境效益。并且,一千米自行车骑行可以减少167KG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具有环境效益的交通工具。[1]然而,现今在南韩的自行车使用率仍然低于发达国家。道路结构以及政府交通政策将机动车放在了首要位置,让本来就不利的自行车使用状况更为糟糕。自行车交通换乘在南韩只有1.2%,远远低于日本的14%以及荷兰的27%.同时,南韩的自行车量产工业基础也被削弱了,将第一占有率的市场转向了中国生产的自行车。结果,贸易逆差大幅恶化以至于现今出口了需求中99.8%的自行车。[4]这样一种对自行车使用的漠不关心已经导致了自行车使用率的降低和相关产业
2.理解围绕自行车使用的背景
2.1用5W1H法在每一页你的材料上分析自行车使用的状况
这一章分析了自行车使用依靠5W1H法实现的条件。激活自行车使用首先需要 “什么”这个部分,意思就是说,适当的功能,结构,和价格。“谁”这个部分包括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地位、生活方式等等。“哪里”的部分涉及到环境包括路面状况、交通信号、以及其他设施。同样地,自行车,使用者,环境组成了自行车使用的三大元素。对这些来说可以增加为自行车使用的理由相当于“为什么”, 自行车使用的时间可以称为“何时,”并且自行车使用的方式落在了“如何”上。自行车使用的目的包括通勤、物理锻炼、休闲活动、以及日常运动;使用自行车的方法可以分为全程骑行、转化到另一种交通工具、长距离骑行、短途骑行,等等。通过调查使用自行车的时间框架,我们定义了每天的小事,每周的天,以及季度,在这些时间段里消费者喜爱自行车超过其他交通工具。当5W1H的各部分准备好后,自行车使用的结果发生了。
图1 用5W1H分析自行车使用的状况
2.2对于短暂发展的分析-从自行车使用的准备到后续动作
为了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行车使用的内容,这一章节检视了短暂发展,从自行车使用的准备阶段到自行车使用完成之后的后续动作。为了使得使用自行车这个动作发生,必须有一个使用者和一辆自行车。这个骑者希望有目的和一个恰当的理由骑自行车,与此同时自行车正是出于此目的而被制造和供应在市场中的。这个过程可以归为“准备阶段。”使用阶段也就是自行车使用实现的阶段可以分为骑和停。在这个阶段,它不仅仅需要建立物质基础包括自行车道、交通信号灯、辅助设备,和自行车装备,还需要建立社会基础包括自行车交通的相关法律和系统。在自行车骑行中可能会发生事故、偷窃、和机械故障。类似的“负面事件”在通往自行车使用的道路上放置了障碍,并且需要相应的对策。药物治疗被提供给伤者,同时故障和损坏的自行车也进入销毁或者被回收。
图2 使用自行车的暂时增加的内容
3.对于国内自行车使用环境的分析
为了对于国内自行车使用环境的分析,这一章节调查了自行车使用的六个区域/形式/内容,例如 ①使用者 ②自行车 ③物质基础 ④自然环境 ⑤社会基础 ⑥负面事件 这些范围来自临时增加的自行车使用的内容。
图3 现今自行车状况分析的六个方面
3.1消费者缺乏使用自行车的动机
人们不是十分有动机去使用自行车。根据一份由公共管理与安全部出示的调查,66%的应答者选择了“缺少兴趣”作为不使用自行车的原因。除为了锻炼身体外,人们在骑自行车上找不到其他任何的益处那是因为汽车给了他们更快更舒适更安全的通勤体验(去工作场所和学校)。尽管由于交通堵塞和在闹市区的停车困难带来了时间的损失以及金钱的损失,人们仍然不愿意转向骑自行车。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在1970年代,荷兰政府不得不依靠限制汽车的使用并且建造自行车道来提升自行车使用率。
3.2 自行车制造的工业基础的减弱
因为南韩现存越来越少的自行车制造的工业基础,由中国制造的廉价自行车充斥了大部分的自行车供给。这种情况使得使用者可以以很低的价格购买自行车,但是机械问题以及不可靠的耐用度等问题上升了。给予自行车发展和制造的工业力量已经被消耗殆尽,看起来对于国内的工业来说要满足自行车市场的潜在需求很难。
3.3 物质基础的缺乏
自行车道的数量在南韩远远不够用。绝大多数在城市道路上铺设的自行车道同样也为行人使用,并且很大一部分现存的自行车道非常难以使用因为树木线以及街道小贩常常阻塞道路。实在地说,自行车道必须与骑车道边靠边。除此之外,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太少了:交通信号灯的缺乏很有可能引起危险事故,尤其是在十字路口或者在路障倒下的公交车站。让事情更糟糕的是,公共自行车存储既不充足又无效。自行车停靠架在公共场所制造,例如车站或者目的地,但是却极易遭受偷窃和恶劣天气的伤害。最后,修理店以及其他自行车相关的设施不够充足以让使用者在遭遇不可知的机械问题的时候可以接受修理和检查服务。
3.4 恶劣自然环境
南韩的自然环境对于自行车使用尤为恶劣。甚至打城市例如首尔和釜山都有大面积覆盖的山地,常常会有剧烈的波动。在道路上骑车非常困难。此外,韩国拥有分明的四季,骑乘自行车会被天气状况影响:寒冷的天气,炎热的天气,下雨天都让骑车变得不可能。
3.5 社会基础的缺失
针对自行车骑乘的社会基础并没有被满意地建立。就自行车的交通法律而言,自行车相当于一辆机动车,如果一个行人被一辆行驶中的自行车撞倒,自行车骑乘者得负责任。道路交通行为需要准备一条条款将自行车骑乘者定义为道路上需被保护的弱势群体。尽管自行车使用推广法案自1995年就已详尽计划,在这个法案上还有更多的需求。学前教育和初中教育对在学生中推广自行车使用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充分的机会让普通人通过诸如文化季,自行车竞赛,体验屋,或主题公园等体验自行车文化。简而言之,仅仅只有很少的机会能够提供给普通人去得知用脚踏车的优点和方法。
3.6 自行车事故的发生
随着近期自行车使用者数目的上升,自行车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地增加。最近这三年来,重大的自行车事故增加了47.9%并且64%的受害者是老年人。最危险的境地是使用者在十字路口的死角骑车。自行车偷车贼也比以前更多了。在荷兰,由于每个人手中的自行车拥有率很高,偷车贼的数量也很大。在街头经常发生偷车行为导致人们对于使用自行车的兴趣下降。在国际市场上针对自行车防盗锁的增加更是严肃地验证了偷车贼这个事实。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自行车停靠架这有一到两辆被遗弃的自行车,此类自行车会停留数月到数年,浪费公共空间。
4. 针对提高自行车使用的结构策略
在先前的章节中,我们在使用者,自行车,社会基础,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以及负面事故等范畴中检视了自行车使用的内容。在这些之中,自行车,社会基础,以及物质基础是可以被人的创造和意愿所改进的因素。在另一方面,不太可能控制剩余的因素诸如使用性格、哪里应该骑车的自然环境,以及负面影响例如自行车事故。然而,这些问题可以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控制,通过调整自行车、社会基础以及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建立结构性策略来提升自行车使用,比如通过将配消费者特性,恶劣环境条件,以及负面事故和自行车供应、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各自相匹配。在下文中,我们将会针对在消费者需求、恶劣自然环境以及负面事故上升的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案。
4.1 满足消费者需求
图4 提升自行车使用率的结构策略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考虑自行车的使用的目的和方法。使用自行车的目的可以分为通勤到工作场所或学校,长距离旅行,在闹市区移动,以及身体锻炼,同时使用自行车方式包括骑行全程和转乘到另一种交通工具。如果一个人将自行车仅仅作为移动到目的地的工具,那么必须牺牲一点时间:如果涉及到快速而又安全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使用巴士,火车,或者地铁从一个站点快速移动到另一个站点,然后骑乘自行车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如果是出于身体锻炼和旅行的目的,骑车的时间长度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以放弃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代价仅仅使用自行车。因此,自行车使用的方式因为自行车使用的目的而各有不同。为了支持这种相互的关系,需要建立可靠的公共转乘系统。
图5 自行车使用的方式取决于自行车使用的目的
(左:转换到其他交通工具,右:骑乘整个距离)
与此同时,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引入,提升了都市人在都市中的自行车使用,正在被南韩的当地政府缜密得考虑。在由法国巴黎主导的自行车运输系统Vélib'证明成功之后,南韩的当地政府也尝试着去安装类似的系统。自行车运输系统的前景看起来很乐观且它会担负起一部分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并且让人们对自行车感到熟悉,最终可以提升自行车在公共之间的使用。但是它需要更贴近地去检视需求和行动以让系统产生更实际的结果。作为一种鼓励在公众中使用自行车的方法,当地政府给了那些骑自行车道商店和 百货上帝和闹事商业街道的自行车使用者多种不同的优惠。为了这个目的,需要发展一种着重强调实用和便携的“生活友好 自行车”。随着对于休闲活动的兴趣的增长,出现了一些驾车到旅行地骑自行车观光的人。骑自行车到观光场所不仅仅需要巨大的身体强度,而且还包括在闹市区外骑车会遇到的危险。因此,需要强化自行车的折叠功能以便于轻易地放置入车。同样,也需要发展新的自行车设计以适应新的休闲活动例如长距离自行车旅行。在未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还有人口趋势变化控制了人口结构和自行车设计的个人定制化。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例如南韩需要自行车发展以适应老年人的身体以及
除此之外,提升公众对于自行车使用的兴趣以及刺激人们去使用自行车的努力应该在社会基础的框架内做出。不仅仅是对于自行车使用者的经济支援诸如减税和碳排放减免权,并且需要教育项目和公共设施去促使普通人严肃地考虑自行车使用。尤其是,对于学前儿童的自行车教育会使得他们在一生当中都积极得考虑使用自行车
4.2 克服恶劣自然环境
恶劣的自然环境诸如被波动的等高线所影响的路面状况以及被恶劣变化所影响的天气状况。为了克服,比如,斜坡路的状况,自行车可以装备一个电动马达或者一个机构去增加能量传送。以设备的方式,自行车升降机可以装在斜坡上。应对不宜的天气状况,例如雨天,寒冷的天气,以及炎热的天气,可以在自行车上装一个盖子。当然,不是所有的自行车都需要装盖子,我们需要去清晰化那些需要带盖子的自行车的目标用户。自从以汽车为导向的道路对自行车使用,自行车道,交通信号以及其他被提供的边界设施增加了困难。通道状的自行车道,根据政府宣称,将会被铺设在首尔闹市区,将会成为对抗恶劣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国道和乡村的道路掩盖着山峦地区,造成了另外一种对于自行车使用的艰难。为了使得长距离自行车旅行变得可能,需要建造跨越整个国家的自行车道网络。一条法律条款强制考虑自行车使用的环境,并需要在新的土地发展框架中强制执行。
4.3 自行车使用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为了防止自行车事故,我们可以出台诸如事故保护教育的对策,建造交通设施和交通信号灯,以及发展自行车的警示功能。以社会范畴来看地话,教育项目,也就是根据自行车事故发生的种类和例子将自行车事故的危险教给使用者的项目,将被准备好。此外,为了未知的自行车事故做准备,制度支持比如自行车保险和自行车法律必须被提供:制度支持可以优先服务于自行车,如果与其他种类的交通工具比较的话。以物质基础来讲的话,必须在那些频繁发生事故的四叉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数量,并且需增宽自行车道。信息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发展一种附着在自行车上的危险传感器或者一种在事故频繁发生的地方安置的紧急沟通系统。考虑到自行车偷车贼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两种对策,保护和取回。为了保护自行车不被偷,自行车防盗锁的改进和自行车停靠架的增设需要被考虑进去。比如,在加拿大多伦多,公共自行车设计得无法被普通的工具破坏;以这种方法,偷窃和破坏行为被有效地避免了。自行车架可以造成塔状的而非暴露在建筑外,避免偷盗行为;自行车储藏也可以增进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作为社会基础的组成部分,自行车登记系统,一旦执行,将会防止自行车被偷。如果警察管理在自行车上注册的信息,将会
图6 根据自行车供应,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所提出的提升自行车使用率的策略
5. 设计在提升自行车使用中扮演的角色
我们已经检视了在自行车供应,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领域内推动自行车使用的已被使用的方法。设计在自行车供应和物质基础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这两者都涉及了产品发展的过程。首先,在自行车供应这个视角来说的话,Living-friendly的自行车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用来短途骑到购物中心或者隔壁公园的自行车。此外,需要把折叠自行车做得更简单,更小,更轻让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带进巴士或者地铁。针对老年人的自行车同样也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必须设计得符合老年人退化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长距离骑乘的自行车和水上自行车也需要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于休闲自行车的需求。定制支架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自行车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的体重和身高都将要被考虑进去。为了让骑车的人可以上坡,必须发展自行车辅助动力能源:辅助动力单元应该平衡使用者的肌肉力量以及马达的运作力量。带盖子的可以防止雨或者太阳的自行车需要被发明。危险防止传感器或者有类似交互效果的交互设计可以装在自行车上。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防止被偷窃以及可耐用的车架结构也可以增加到自行车设计中。以设备和基础的角度看,自行车运输系统将会
6.结论
尽管骑自行车有很多优点,在南韩的自行车使用率依然很低。然而,全面的关于提升自行车使用的讨论以及振兴自行车工业的努力已经在进行了。考虑到现在的状况,包括自行车使用,这篇研究检视了在推动自行车使用的事业上设计的角色。这篇研究着重于5W1H法来理解自行车使用的内容,包括自行车使用预备,和使用阶段;以及接下来的阶段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这篇研究定义了由使用者,自行车,自然环境,物质基础,社会基础,以及负面效应组成的结构内容,并且分析了在自行车使用中发生的问题。为了建立起推动自行车使用的策略,这篇研究分析了发生在使用者、自然环境、以及负面效果领域的问题;并且试图通过分别将这三个方面与自行车供应、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匹配来找到解决方式。因此,通过自行车使用、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的相互作用作为提升自行车使用的策略。最后,特别强调设计在自行车以及物质基础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主要因素,通过设计新型自行车满足需求,克服恶劣自然环境,防止负面事故。这篇研究的优点在于提出了全面缜密的提升自行车使用的策略,并且出于同样的目的强调了自行车设计的作用。我们希望这篇关于自行车设计的文章可以在提升自行车使用的社会争论中有一
2.6.2 A Study On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Promotion Of Bicycle Use
1. Introduction
Since a bicycle, an instrument operated only by human physical power,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as the device for transport and conveyance,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ed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so much so that nowadays bicycles are used not only as an effective transportation instrument but also as a tool for physical exercise and leisure-time activity[2] Bicycle riding enables the rider to consume 780kcal on 25km/h, which makes it a still more effective aerobi
2.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Surrounding Bicycle Us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bicycle uses by the 5W1H method on each page your material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condition in which bicycle use is to be actualized with recourse to the 5W1H method. Activating bicycle use first requires the components of 'What,' that is, proper function, structure, and price. The components of 'Who' are comprised of the user's age, gender, occupation, lifestyle, and so on. 'Where' refers to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s road condition, traffic signal, and other facilities. As such, the bicycle, the user, and the environment constitute the three major e
Figure.1 Analysis of Bicycle Use by the 5W1H Method
Analysis of temporal progression from preparation to follow-up action for bicycle 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bicycle use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is section examines the temporal progression from preparatory phase of bicycle use to follow-up action to be taken after the bicycle use is completed. For the event of bicycle use to take place, a user and a bicycle must be in place. The user is expected to have a purpose and a justifiable reason for bicycle riding, while bicycles are to be produced and supplied to meet the demands in the market. The procedure up to th
Figure.2 The Context of Temporal Progression of Bicycle Us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for Bicycle Use
For an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for bicycle use, this section investigates the six areas the forms the context of bicycle use, such as ① user, ② bicycle, ③ material infrastructure, ④ natural environment,
⑤ social infrastructure, ⑥ negative incident. Those areas come from the context of temporal progression of bicycle use.
Figure.3 Six Area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Bicycle
3.1 The lack of the user's motivation for bicycle use
People are not sufficiently motivated to use bicycles.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curity, 66% of the respondents marked 'Lack of Interest' for the reason of not using bicycle. Apart from the purpose of physical exercise, people find no benefit in bicycle riding because cars are faster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them to use in commuting to workplace and school and in securing the mobility for daily living. Despite the losses of time and money which
3.2 The weakening of the industrial foundation of bicycle production
Because little industrial foundation for bicycle production remains in South Korea, cheap bicycle products made in China fill the majority of bicycle supply in the country. This situation has enabled the users to purchase bicycles in low price, but the problems of frequent mechanical troubles and unreliable durability have arisen. Given that the industrial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bicycles has been exhausted, it seems difficult for the domestic industry to meet the potential d
3.3 The lack of material infrastructure
The amount of bicycle lanes is far from sufficient in South Korea. Most bicycle lanes paved on city roads are also for pedestrians, and quite a few existing lanes are hard to use because tree-lines and street vendors often block the way. To be realistic, bicycle lanes must be placed side by side with car roads. Besides, the traffic signals for bicycle lanes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the absence of the traffic signals is likely to cause dangerous situations especially at an intersection or a bus s
3.4 Adverse natural environm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zs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1—2012学年惠州市高二数学理科期末统考试题及答案
- 机器人控制和装配计划相结合的精密机械手[中文7824字]
- 数控铣床回转工作台设计【任务书+开题】【7张图纸】【优秀】
- 【jx354】卧式滚筒软化干燥机设计[c]
- (机械自动化)大型龙门铣床主轴滑枕有限元分析(只论文)
- 40dfiabi
- java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设计(源代码+论文)
- 杠杆零件工艺及铣台阶面夹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带辅助支承的铣床夹具设计
- 直推式自卸车设计【开题报告+机械毕业论文+cad+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 b429吸尘器时尚造型设计
- gy03-156@香烟横包机右支架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 ck600票据连续自动冲孔机设计【说明书+cad】
- 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中文4137字]
- 拨叉加工自动线设计
- 超宽带接收机外文翻译--超宽频采样降频转换器与抽样相位侦测器
- ca6140车床拨叉[831003]工艺及精铣18h11槽夹具设计【e型】
- 深部巷道锚杆支护技术
- 科技奖励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源码)
- 定板冲圆孔、冲槽、落料连续模设计(论文+dwg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