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游憩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环城游憩带则是适应城市居民日常和周末体闲度假需求的土地利用形式,它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的、间断的带状分布特征。本文利用地形图等基础地理要素和各类旅游地图、电子地图、统计资料等为数据来源,获得北京市1172个游憩点研究样本,并借助GIS软件,利用叠置、缓冲区分析等,从与行政单元、地形地貌、河流的关系等多角度分析
2、北京市环城游憩带内各类游憩地的数量和类型结构特征。 研究发现:(1)北京市环城游憩带以人文观光游憩地数量最多,其次是自然观光游憩地、运动休闲游憩地和民俗体验游憩地。自然观光游憩地表现为远城集聚,受自然条件与资源限制明显;人文观光游憩地表现为近城集聚,既受自然条件限制,也源于复杂的历史因素;人工娱乐和运动休闲游憩地,受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影响较大,也表现为近郊集聚;民俗体验游憩地是新兴游憩项目,数量较少。(2)游憩地类型在不同行政单元
3、内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远城区行政单元游憩地类型丰富,发展也相对均衡;近城区行政单元则受资源限制,游憩地类型丰富程度降低,以人工娱乐与运动休闲游憩地为主。(3)在各海拔高程段内,数量最多的是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遗迹和度假村三种游憩地类型;自然风景区在各个高程区域广泛分布,超过海拔500m以后则成为第一主导类型;历史文化遗迹同样在各个高程段广泛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是第一主导游憩地类型;度假村则在100-300m高程内占据第二主导游憩地类
4、型地位。100m、500m、900m三个高程形成北京市环城游憩带游憩地类型随地貌高程变化的明显分界线。(4)根据河流500m和1Km缓冲区分析发现历史文化遗迹具有明显的近水特征,而现代游憩空间中的度假村同样具有明显的近水特征。 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演化是宏观与微观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本身属于复杂系统,形态各异、类型复杂。而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对其微观结构及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对已有游憩地分类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pdf
- 基于市民出游特征的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以北京市妙峰山风景区为例.pdf
- 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类型、功能、格局与演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北京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模式研究.pdf
- 环城游憩带时空格局演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pdf
-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pdf
- 汉族穆斯林群体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基于RS和GIS的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密云为例.pdf
- 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济南为例.pdf
- 环城游憩带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pdf
- 基于游客需求的美食旅游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成都环城游憩带研究.pdf
- 基于GIS的城乡交错带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pdf
- 蜜月旅游消费偏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城市健身俱乐部点格局特征与空间相关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由城市重心研究城市扩张以北京市为例
-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城市“群租”现象治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我国城市养老社区投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