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b>  毕业论文</b></p><p>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p><p>  院(系)名 称:经济管理学院</p><p>  专 业 名 称: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p><p>  学 生 姓 名: </p><p>  指 导

2、 老 师: </p><p><b>  2013年6月</b></p><p><b>  摘 要</b></p><p>  由于欧美国家进一步施加升值压力,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在持续。对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201

3、2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规模双双创历史新高。汇率作为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价,是调节国际贸易的重要杠杆,对一国进出口收支与结构,资本的流出入,物价水平甚至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把汇率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通过对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和贸易结构的具体影响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4、: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同时也要注意由汇率变动引发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然后依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结论,我希望这篇论文能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p><p>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收支;影响</p><p><b>  A

5、bstract</b></p><p>  Due to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further appreciation pressure, in 2012 April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nounced the inter-bank spot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 yu

6、an against the dollar from 5/1000 to one percent, RMB appreciation trend contin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2012 December, the size of a record high, both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7、 china. The parity rate as currencies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lever to </p><p>  Key words:RMB exchange rate;China’s Trade Balance And Proposals;Effects</p><p>&

8、lt;b>  目 录</b></p><p><b>  第1章 绪论1</b></p><p>  1.1论文的写作背景1</p><p>  1.2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1</p><p>  1.2.1论文的写作目的1</p><p>  1.2.2论文的写作意义

9、2</p><p>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p><p>  1.3.1国外研究现状2</p><p>  1.3.2国内研究现状3</p><p>  1.3.3文献综述5</p><p>  1.4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5</p><p>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7</

10、p><p>  2.1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概述7</p><p>  2.1.1汇率的相关概念7</p><p>  2.1.2贸易收支的相关概念8</p><p>  2.2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主要依据9</p><p>  2.2.1弹性分析法9</p><p>  2.2.2吸收分

11、析法10</p><p>  2.2.3货币分析法11</p><p>  2.3本章小结12</p><p>  第3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我国贸易收支概况13</p><p>  3.1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13</p><p>  3.2我国贸易收支概况15</p><p>  3

12、.2.1改革开放之前15</p><p>  3.2.2起步发展时期17</p><p>  3.2.3稳定发展时期18</p><p>  3.2.4加速发展时期19</p><p>  3.3本章小结21</p><p>  第4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22</p>&l

13、t;p>  4.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理论分析22</p><p>  4.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24</p><p>  4.2.1计量模型的设定24</p><p>  4.2.2变量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25</p><p>  4.2.3数据平稳性检验26</p><p&

14、gt;  4.2.4协整性检验27</p><p>  4.2.5格兰杰因果检验28</p><p>  4.2.6检验结果分析28</p><p>  4.3本章小结29</p><p>  第5章 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建议30</p><p>  5.1政府层面对策30</p&g

15、t;<p>  5.2企业层面对策31</p><p>  5.3本章小结32</p><p><b>  结 论33</b></p><p><b>  参考文献34</b></p><p><b>  致 谢36</b></p>

16、;<p><b>  第1章绪论</b></p><p>  1.1论文的写作背景</p><p>  在进出口贸易中,汇率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它不仅把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联系起来,而且决定了一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和国内经济活动的稳定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人民币的汇率中

17、间价首次突破6.26,创出历史新高。由于欧美国家进一步施加升值压力,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千分之十,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在持续。然而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3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保持着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截止到2013年初,我国有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随着国际全球化的深入,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体现出其特殊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较快地反映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情况,

18、而且还能表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出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清楚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p><p>  1.2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p><p>  1.2.1论文的写作目的</p><p>  对外贸易收支能反映出我国国际收

19、支的情况,同时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实力的一种体现。在影响对外贸易收支变动的因素中,汇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从而成为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杠杆。因此,许多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达到调节贸易收支的作用。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汇率的影响越发显著。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但无论从

20、理论分析还是从实证分析,都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经过了解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情况,我认为造成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很多,例如假设条件的通用性、所选数据的代表性、理论及模型分析对各国的适用性及各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等等。为此,我要结合我国外贸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在分析过程中有疑义的地方努力做出更合理的假设和分析,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理论和实证分析的依据。我希望能得出一个与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相符的结论。</p><p>  

21、1.2.2论文的写作意义</p><p>  对于论文的写作意义,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方面,是从自身相关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来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这有利于增加我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方面的知识涵养。查阅的文献要进行提取和分析,以及设计论文结构,这些又锻炼了我思维和构思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对提高我的相关专业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主要从学术的研究方面来说,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

22、收支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结论,这篇论文希望能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p><p>  1.3国内外研究现状</p><p>  1.3.1国外研究现状</p><p>  国外很多学者对于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影响关系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他们以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为依据,研究成果也分为很多方面,通过弹性分析马歇尔-勒纳条件(ML条

23、件)和J曲线效应等相关理论,对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三种结论:</p><p>  第一种结论认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有消极影响,不利于对外贸易作用。汇率波动越剧烈,越不利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是符合传统的贸易理论的。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 Ethier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随即发表著作,指出在企业已知给定汇率下的利润和未来利润的前提下,汇率波动越大,企业贸易利润的风险越大,即二者存

24、在负相关关系[1]。2001年Sauer和Bohara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波动,得出汇率波动对拉美国家的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Kandil在1996年和2002年通过分别对亚洲、拉丁美洲工业化国家和美国的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升值会对这些国家各行业的国内物价产生向下压力[2]。2010年Stephen Roach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师,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他认为这对中美两国来说是双输的结果,甚至影响世界市场的产品供应[3]。实际情况证明

25、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升值趋势,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未减少,反而大幅增加。</p><p>  第二种结论认为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989年Rose和Yellen</p><p>  以1960年到1985年美国季度数据为基础,对G8(八国集团)国家之间的贸易弹性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ML条件和J曲线效应都不成立,即进出口贸易不受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4]。1996年Rahm

26、an和 Mustafa研究认为美元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不存在长期影响[5]。2004年Silvana Tenreyro研究认为名义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2005年Wilson通过对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及美国贸易实际汇率数据的研究,分析出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影响不明显[6]。</p><p>  第三种结论认为汇率变动有利于贸易收支。1990年经济学家Marquez通过对贫穷国家长达12年的研

27、究,得出贫穷国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1991年Franke通过对风险中性企业的研究得出汇率的变动将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活动。企业的出口量和进行贸易的数量会因汇率波动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越大,增加越多。汇率水平上升,出口量上升;汇率水平下降,出口量下降甚至趋于零。2001年Caporale、Smith&Boyd研究发现,在德、法、日本和美国,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有显著影响。2005年TilakAbey Sing

28、he、Tan Lin Yeok通过对新加坡对外贸易的研究,认为名义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没有消极影响[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07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第三章阐述了实际汇率变动可以缩小外部失衡,对贸易发挥有益作用。</p><p>  1.3.2国内研究现状</p><p>  国内的学者则主要依据弹性需求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来展开对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也有三种结论

29、:</p><p>  第一种结论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富有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有显著的影响。1997年戴祖祥选用了1981-1995年和1985-1995年两个阶段的出口价格指数、出口额指数等数据,通过OLS回归的方法,得出我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为1.433,大于1,ML条件成立,以此得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我国贸易收支。2005年马丹和许少强主要研究了1994-2003年的中美

30、贸易,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有利于缩小中美贸易顺差,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贸易结构优化。2005年卢向前通过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法,分析研究了1994-200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影响,ML条件在我国进出口弹性需求成立,并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8]。2006年辜岚研究了1997-2004年我国、美、日、韩、英和欧元区国家的贸易数

31、据,发现我国国和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贸易符合ML条件,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与这两大贸易伙伴的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整体贸易账户。2006年宁定琴和马光辉用实证方法研究</p><p>  第二种结论认为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甚微。1992年陈彪如研究了外经贸部 1980-1989年的价格和贸易量指数数据,测算出我国进口需求弹性是0.300,出口需求弹性是0.724,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025,处在临界值

32、,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微不足道[10]。2005年沈国兵又对1990-2000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很小,二者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2006年宿玉海、黄鑫就1999-2005年我国与欧元区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我国向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2008年王磊、曹显兵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1]。201

33、0年封福育通过研究我国1995年1季度至 2008年3季度的数据变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呈不对称型,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状况改善无明显作用[12]。</p><p>  第三种结论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弹性很小,完全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几乎没有影响,不能改善我国贸易状况。1991年厉以宁据1970-1983年的数据,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得出中国进口需求

34、弹性为0.68,出口需求弹性只有0.05,两者之和小于1,不足以满足ML条件。所以人民币贬值并不会给我国贸易带来改善,反而会使出口恶化[13]。2001年张明研究了1985-1998年之间14年的贸易数据,认为只有1986年和1990年进出口需求弹性较大,具备ML条件,其他年份均弹性不足,汇率变动不能改善我国的贸易收支[14]。2002年谢建国通过研究我国1978-2000年的贸易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为0.089,

35、远小于1.他据此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贸易收支无明显改善的影响[15]。中国贸易收支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需情况。2004年任兆璋对1978-2002年的日美、中美汇率变动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外贸收支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日元汇率变化对日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也不明显,这方面与中美情况相似[16]。2005年沈国兵分</p><p><b>  1.3.3文献综述</b&

36、gt;</p><p>  从国内外的研究结论来看,无外乎三种结论,即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无影响。从研究的方法来看,都是在弹性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马歇尔-勒纳条件(ML条件)和J曲线效应等相关理论来进行分析的,所不同的是采取的数据存在差异性。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要球符合国家实际情况和所选模型和数据的可用性。</p><p>  1.4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37、lt;/p><p>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模型,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1994年到2013年初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的问题给出优化方案。</p><p>  全文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三部分介绍

38、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中国贸易收支状况的变化;第四部分通过数据的形式,讲述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第五部分依据论文分析的影响结果给出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建议。</p><p>  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涉及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ADF检验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首先,把国内外学者对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其次,利用网络

39、和书籍查阅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整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ADF等一系列的检验,然后绘制所需图表,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果;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优化建议。</p><p><b>  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b></p><p>  2.1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概述</p><p>  2.1.1汇率的相关概念 </p>

40、<p><b>  汇率</b></p><p>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同,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比率,即汇率。北京时间2013年4月8日20点49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6.2036元人民币,也可表示为100人民币=16.1197美元。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

41、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我国商品、在我国投资以及利用我国货币进行投机都会影响到我国货币的需求。我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则会影响到我国货币的供给。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以外币表示我国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我国商品的竞争力相应提高,有利于出口;反之本币汇率升高,则有利于进口。汇率的作用体现在它对进出口、物价和资本的流入流出的影响上。现今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地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打着升值可以

42、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成本,减低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缓解我国贸易逆差的幌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在为各自的利益精打细算。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我国还要考虑更多其它因素的影响。</p><p><b>  2、名义汇率</b></p><p>  名义汇率也可以称为双国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为基础的价格,可以以外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也可以用本币来表示为

43、外国货币的价格。我们通常在报纸上查到的汇率就是名义汇率,而且通常有一个买卖差价。名义汇率就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率,它可能取决于市场与官方两个方面。然而它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因为名义汇率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变动而变动。 </p><p>  实际汇率就是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它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进而能够反映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p&

44、gt;<p><b>  3、有效汇率</b></p><p>  有效汇率是一种以某个变量为权重计算的加权平均汇率指数,它指报告期一国货币对各个样本国货币的汇率以选定的变量为权数计算出的与基期汇率之比的加权平均汇率之和。它可以用来衡量某国货币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购买力和变动情况。有效汇率是重要的指标,它可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就得到实际有效汇

45、率。现今,双边汇率难以反映汇率在国际市场的实际水平,我国汇改的目标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要保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就不能只单考虑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情况。</p><p><b>  4、汇率的标价方法</b></p><p>  汇率的标价方法是以用哪国货币作为标准来表现他国货币进行区分的。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

46、指用1单位的外币要用多少单位的本币来表示,也叫应付标价法。例如:我国1美元兑6.2036人民币。直接标价法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法,我国人民币就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中外汇汇率升降同外币币值的升降同方向变动。间接标价法是指用1单位的本币来表示外币,也叫应收标价法。例如我国100人民币兑16.1197美元。欧元区国家、英国等均采用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中,外汇汇率的升降同外币币值的升降呈反向变动关系。不同的标价法表示汇率升降

47、的意思不同,要先说明采用直标还是间标。美元标价法,现今,除对英镑实行直接标价法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以美元的间接标价法,即以美元来标算某国货币的价值多少,这就是美元标价法[18]。</p><p>  2.1.2贸易收支的相关概念 </p><p><b>  1、贸易收支</b></p><p>  贸易收支也叫贸易项目是指一国出口商品所得

48、收入和进口商品的外汇支出的总称,与商品的进出口有关。例如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购货或者对外出口销售商品的外汇收支。它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外汇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p><p><b>  2、国际贸易</b></p><p>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一个国家来说,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49、,所以也叫进出口贸易。</p><p><b>  3、对外贸易依存度</b></p><p>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对外贸易额在一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该指标体现一国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体现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p><p><b>  4、贸易商品结构</b></p&

50、gt;<p>  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一般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SITC的分类方法,把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还有一种方法,按要素密度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指劳动力要素投入比高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的一种类型,主要特征为:劳动力消耗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占比重大,技术水平要求低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指单位产品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比其他要素高的产

51、品,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钢铁、电力工业等等。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外贸商品结构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为主。</p><p><b>  5、对外贸易方式</b></p><p>  对外贸易方式是对外贸易中采用的各种做法,也叫进出口贸易方式。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

52、偿贸易等。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是最常见的贸易方式,指我国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出口或单边进口的贸易,通过合同,协议或面谈成交,包括易货贸易、正常方式成交的进出口货物、寄售代销等。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材料在本国加工成成品出口,获得利润的贸易,具体形式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业务等。</p><p>  2.2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主要依据</p><p&g

53、t;  2.2.1弹性分析法</p><p>  弹性分析法是以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法为基础,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发展起来的。商品的供求弹性理论是分析汇率与贸易收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核心内容主要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商品的供需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供需量的变动的大小。计算公式是:</p>

54、<p>  需求(供给)弹性=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p><p>  马勒条件指明:一国在供给非常具有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否改变贸易收支,主要取决于该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当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则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J曲线效应则体现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弹性分析理论对汇率贬值与贸易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缺点是假设条件太多,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流动和通货膨胀等

55、因素,所以又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p><p>  以马歇尔勒纳条件为核心的弹性分析法产生以后,经济学家对各国的进出口地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了测算。可是,测算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一国在进出口弹性符合马歇尔条件情况下,国际收支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没有得到迅速改善,一方面当时国际经济萧条,各国货币竞相贬值或是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而抵消了可能带来的收支改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马歇尔条件忽视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不同。现实的情况是,

56、短期弹性一般较小,贬值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因时滞效应和沉淀成本效应,从实际汇率的变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一段时间,使得Øx+ Øy<1,所以,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后来的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我们习惯用英文字母 J 来形容贬值后的国际贸易差值的时间运动轨迹或是动态的变化[19]。</p><p>  2.2.2吸收分析法</p><p>  吸收

57、分析法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大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汇率贬值对国际贸易收支影响的方法。我们所熟知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p><p>  Yi=Co+Io+Go+(Xo-Mi) (2.1)</p><p>  这里的小i代表进项,小o代表出项。Y、C、G、I、X、M分

58、别表示的是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Xo-Mi)为贸易盈余,我们以下用T来表示,这里贸易收支被近似看做国际收支,(Co+Io+Go)我们称之为吸收,它反映了一国居民的支出,我们用 A 来表示。则公式(2.1)可以表示为:</p><p>  T=Yi-A (2.2)</p><p>  公式(2.2)

59、是一个会计恒等式,但亚历山大却赋予其逻辑因果关系,并且认为,T是结果,Yi-A是原因。这个式子可以解释成一国的贸易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表现。它还进一步地说明了改善贸易差额的途径和方法即: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吸收。为了进一步分析一国货币贬值对该国家所带来的贸易收支的影响。他将吸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诱发性吸收,一部分是自主性吸收,即A=ßYi+D,其中ß为边际消费倾向,&#

60、223;=△A/△Yi,D是独立于收入之外的吸收,将上式代入公式(2.2)可得:</p><p>  △T=(1-ß)△Yi-△D (2.3)</p><p>  对公式(2.11)简要分析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国货币贬值的效果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一国货币贬值究竟如何影响收入,这基本反映在△Y;(2)国民收入变化怎么影响吸收

61、要看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系数ß;(3)该国货币贬值如何影响吸收,主要反映在△D上面。</p><p>  吸收分析法是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相对关系来考察贸易流量当中的失衡,究其原因并找出相对的符合的贸易搭配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时,采用货币贬值的同时,假如国内存在闲置资源或者说该国存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使收入增加;反之,若国内闲置资源很少,就业也很充分,经济发展

62、一片向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反过来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部的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20]。</p><p>  2.2.3货币分析法</p><p>  货币分析法是由弗兰克领导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芝加哥大学约翰逊教授,以及蒙代尔及其学生发展起来的。它不同于没有考虑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而且假设贸易流量和国际贸易收支是相等的条件的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其

63、基本模型是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即:</p><p>  Ms/P=L(r,y) (2.4)</p><p>  其中R为利率,Y为国民收入。Fª为用本币表示的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D为国内信贷,æ为中央银行总资产(Fª+D)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货币乘数,则:</p><p>  

64、Ms=æ(Fª+D) (2.5)</p><p>  将公式(2.4)、(2.5)整理可以得出 Fª=(1/æ)PL(R,Y)-D,现在假设中央银行总资产是常量,则一国的国际收支盈余是:</p><p>  △Fª=(1/æ)△[PL(R,Y)]- △D

65、 (2.6)</p><p>  公式(2.6)右边第一项表示,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时候,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带来国际收支盈余,同时,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要求货币供给也增加;第二项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的增加会使货币供给相对于货币需求增加,所以,在出现了国际贸易收支赤字的时候应该减少货币供给,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由于货币供给完全是受各国金融当局的控制,因此,在固定汇率下,只要将货币供给增加幅度控制并稳

66、定在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的同一水平上,就能保持国际收支的稳定。而在浮动汇率下,货币供给增加较快的国家其汇率下浮,货币供给增长较慢的国家其汇率上浮。通过汇率的调整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价格下跌;(2)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减少,因为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所以扩大投资和消费;(3)实现

67、现金余额的变化通过贸易顺差而将逐渐消失,即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压缩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到均衡[21]。</p><p><b>  2.3本章小结</b></p><p>  本章主要介绍了汇率及贸易收支的相关概念以及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相关分析方法。从相关概念下手,可以让我们明白汇率和贸易收支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然后从三种分析方

68、法中选取合理的一种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我们所分析的结论。</p><p>  第3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我国贸易收支概况</p><p>  3.1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p><p>  改革开放前,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降低进口设备等资本品的价格,我国采取了高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1953年至1972年的2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l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在19

69、73年至1980年的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1973年的l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升到1980年的1.50元。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由单一官方汇率到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再到单一市场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p><p>  图3.1 1980年至1993年的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图</p><p>  第一阶段:为1979年到1993年这一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人民

70、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固定并形成高估,所以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调低。到199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979年初的158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降至580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下调了73%。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也逐步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68%和76%。</p><p>  表3.2 1994年至1997年人民币汇率</p><

71、p>  第二阶段:1994年汇率并轨到1997年,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时,官方汇率一次性下调幅度达33.3%。但是考虑到并轨前夕,大约有80%的外汇收支活动已经通过外汇调剂市场进行,当时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实际仅为6.7%。并轨后,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的状况得以改变,汇率水平趋于合理,从此改变了长期急跌的走势。从1994年1997年底,

7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4.8%。同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了10.2%和38.7%。 </p><p>  表3.3 1998-2004年人民币汇率</p><p>  第三个阶段:1998年至2004年,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的影响,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资金流出压力加大。这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1998年到2001年世界多数货币对美元走弱,

73、人民币随美元对其他货币走强,成为全球新兴的少数几个强势货币。期间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分别达到11.5%和9.8%。接着是2002年以后,国际上美元汇率开始回调,人民币也随美元下调。到了2003年底,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跌幅分别为12.3%和11%。</p><p>  图3.2 2005-2013年的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图</p><p>  第四个阶段:2005 年至今,我

74、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由汇改前的1美元=8.27元人民币调整至1美元=8.11元人民币。银行结汇售汇的强制性和外汇市场封闭性是造成汇率形成机制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革人民币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外汇市场自愿买卖,发现市场真实供给和需求,以发现合理的汇率水平。另外,此次汇率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原来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退出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

75、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欧美国家进一步施加升值压力,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在持续。</p><p>  3.2我国贸易收支概况</p><p>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总额20489.3亿美元,增

76、长7.9%;进口总额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12月份,我国进、出口规模双双创历史新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增长幅度较大,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与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和对外贸易体制是分不开的。按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1950-1978年)、起步发展时期(1978-1991年)、稳定发展时期(1992-2000)、加速发展时期(2001-201

77、2)。</p><p>  3.2.1改革开放之前</p><p>  从1950年到1978年这段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时期。政治和经济上都经历了很多动荡,例如在经济上我国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稍稍有了点起色;但在政治上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萧条的局面。在经济上我国遭受了严重的洗礼,但这并没有打垮打乱我国的经济秩序,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

78、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送来了福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也逐渐全面开展起来,国民经济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这段时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面临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双重挑战,对内改革改什么以及怎样改?对外开放程度多大?在我国大国地位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这种大胆的经济发展政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p>

79、<p>  表3.4 1950-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p><p>  数据来源:对外经济贸易部政策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指南》,经济导报社1984年版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由于前一段时间连年内战,工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能力较弱,加上我国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战争,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上采取孤立、敌视、封锁、禁运等制裁措施。总体上看,

80、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是组织内外物资调配,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稳定物价,恢复性生产,力争突破西方国家对我的经济封锁,在物资上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的战争,转向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22]。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1950年11.35亿增长到1952年19.41亿,增长了70%左右。但是由于我国大量进口原材料贸易收支为负数,1950年的3100万美元增加到了1952年的2.95亿美元。</p><p>  2、两个

81、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担负的重任是:围绕国家工业化的中心任务,有计划的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建设所需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来以及其他的重要物资,促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现;加强和扩大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加一些重要物资的进口。在此期间,我国非常注重与邻国原苏联的经贸合作,并且也发展了与东南亚和西方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我国的贸易收支也有所改善贸易总额从1953年的23.68

82、亿美元增加到1957年的31.03亿,截止到 1957年我国贸易总额增加了将近2倍,贸易收支上也实现了顺差。1958年,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实施情况,我国又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要求对外贸易有组织和计划的出口,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物资的进口,实现我国贸易收支平衡。1959年,我国因为自然灾害,加上我国与原苏联关系恶化,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1960年,贸易总额大幅度下降,1959年的贸易总额成了阶段性的顶峰。直到19

83、61年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才进入了调整时期。</p><p>  3、“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发生在我国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发展时期,由于严重的左倾错误路线指引,工厂停工,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大搞窜连,这使原来的近 10年的发展几乎打回原形,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更不用说对外贸易了。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先后主持了工作,稳定了局面,国民经济才有所缓和,生产和生活才逐步走向了缓慢的发展之路[2

84、3]。1975年贸易总额是147.5亿美元。但是随后的“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到了1976年略有下降到了134.33亿美元。</p><p>  3.2.2起步发展时期</p><p>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在我国进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p>  实行改革

85、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篇章。这个时候无论是国际和国内环境总体趋于缓和,国际经济环境良好。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率先开始转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遇实现了经济腾飞。国内在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等人的正确领导,果断的参与和把握了这次国际发展的大趋势,他明确的提出这段时期的发展的中心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逐渐从沿海向

86、内地开放,广东和福建成为了这个时候对外贸易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同时,我国推出外贸发展战略即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p><p>  表3.5 1978-199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p><p><b>  数据来源:商务统计</b></p><p>  我国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1991年的1357亿美元,翻了6.

87、59倍,在 1988 年也是我国首次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出口也从1978年的97.45亿美元增长到1991年的719.1亿美元,增加了6.37倍,进口规模也相应的增加了4.89倍。</p><p>  3.2.3稳定发展时期</p><p>  1992年到2000年期间,亚洲爆发了经济危机,世界的经济格局因此而发生了一些</p><p>  变化。世界经济区域化

88、,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了巩固和拓展。</p><p>  表3.6 1992-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p><p><b>  数据来源:商务统计</b></p><p>  在国内,我国提出并推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在外贸体制方面,按照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坚持统一政策,

89、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外贸体制改革要求,以市场化为取向,初步建立了以外汇,出口退税,进口关税,金融信贷等间接手段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与此同时,我国采取了对外贸易发展新战略,使得我国的经济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24]。1994年,我国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1997年突破了3000亿美元大关,到了2000年更是突破了4000亿美元大关直奔5000整数关口,1994年以前进口多于出口,1994年以后

90、,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连年增加。呈现了多年的持续贸易顺差局面。</p><p>  3.2.4加速发展时期</p><p>  这一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在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到2012年间,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这一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开放发展规模、速度增长最好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

91、期,国际大环境虽然受到美国“9.11”时间的影响,但丝毫没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阶段国际大环境呈现出三个主要的趋势:(1)国际资</p><p>  本流动活跃,全球FDI流量先逐渐增加再出现短暂减少而后又稳定增加,看似曲折不断,实则总体趋势在增加。全球FDI流量2003年到2007年从5579亿美元增加到20924亿美元,创出历史最高记录。2008年后的几年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FDI流量呈现波动性的特

92、点,2008年流量降到17309亿美元,2009年流量为975.2亿美元,跌至谷底。从2010年开始回升,从1.2万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美元,逐渐恢复2008年的水平。(2)世界贸易快速增长,各国贸易依存度增强。世界货物出口规模翻番达到了12.1万亿美元。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显著提高,贸易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3)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加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到2007年7月,向该组织通

93、报并仍在生效的区域贸易安排达到205个,其中60%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25]。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发展和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p><p>  表3.7 2001年-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p><p><b>  数据来源:商务统计</b></p

94、><p>  对于我国国内,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实现了贸易又快又好发展,对外贸易大国地位得到了巩固。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二。贸易总额从2001年509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其中出口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12180.1亿美元。出口增加了3.57倍。进口规模增加了2.92倍。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8667.6亿

95、美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 </p><p>  总体上来看,自从汇改以来,我国贸易从贸易方式、商品结构都有所改善,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升值,但对我国的贸易整体调整不大。从贸易方式上来看,一般贸易方式比重持续上升,加工贸易增长明显放缓。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汇改以来,汇率政策对

96、出口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作用,突出表现为,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进入负增长阶段。这与我国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密不可分的。在现在人民币强大升值预期下,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这也加大了通胀的压力,当然这是输入型的压力[26]。人民币升值恶化了贸易条件。造成众多外贸加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提高生产率,加强成本管理,积极的学习如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余波的阴霾中使自己的能生存

97、下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整体上出口依然不减的原因吧!汇改以来,我国出口增速减慢,进口增速加快。但是,奇怪的是我国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且还有加速的趋势。这令许多人都感到费解。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改之后到现在升值已有20%之多了。但是对我国贸易收支调整作用有限,短期效果不明显。所以,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依旧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p><p><b>  3.3本章小结</b><

98、;/p><p>  汇率的变化过程和贸易收支的概况可以加深我们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解。另外,在其变化过程中每年相关的数据又是我们进行实证分析的依据,因此了解相关变化历程很具有研究价值。</p><p>  第4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 </p><p>  4.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理论分析&

99、lt;/p><p>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和汇率制度的不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地就是调控汇率以调整贸易顺差或逆差,希望以此来达到一定的贸易平衡。虽然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作为一种贸易政策,不管是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会给贸易收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今年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其影响也引起很大争议,但总的来说有利也有弊。</p><p>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积极影响

100、</p><p>  (1)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调整。从我国的贸易结构来看,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也就是说,我国的出口企业主要以从事加工贸易为主。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陶小琴、吴泞江针对人民币能不能升值的问题上,在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我国同期进出口变动的现实考察,得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出

101、口行业的影响较大[27]。因此人民币升值给这些出口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竞争压力,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快技术创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就必须迎接挑战,从各方面加强自我的竞争力。</p><p>  (2)间接为我国进口行业建立了一条无形的绿色通道。从进口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新技术机器设备的进口,用等量的的人民币可以比之前购买到更多的国外产品,从而降低了进口成本。如今,

102、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的升值,为资金的多样化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此一来,人民币升值后所带来的多余资本为技术革新等方面提供了资金保障。</p><p>  (3)有利于东部支援西部发展计划的实施。东部进行产业调整后,东部的生产要素和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或者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能够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企业,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从长远来分析,这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28]。</

103、p><p>  (4)增加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行业和企业竞争更加剧烈,也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激情,只有勇于创新,企业才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另外,有利于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p><p>  (5)促进我国FDI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企业FDI的成本下降,同时国内直接投资成本相对

104、上升,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得国内投资商开始在海外寻找机会发展海外企业。我国国内企业的相对投资成本升高,对我国的国内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面对人民币升值持久不下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投资商选择大力发展海外企业,这对于我国FDI企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p><p>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的巨大冲击</p><p>  汇率改革多年来,我国的出口商品总额仍然保持了较

105、高的增长,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和出口型企业自身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升级,浴火重生。但是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已经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p>  图4.1 2001年-2012年进出口增长幅度</p><p>  (1)我国出口总额呈现较大波动性发展。从图4.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出口总额在2008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