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消方影响肝癌血管生成抑制剂耐药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的:通过观察癌痛消方对移植性肝癌大鼠血管生成拟态的干预,探讨癌痛消方对肝癌血管生成抑制剂耐药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采用walker-256细胞株肝内直接注射法建立60只雄性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同时正常饲养10只正常大鼠,与模型组进行同期平行对照。造模第7天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取其肝脏组织,观察病理改变,证实造模成功。随机抽取10只作为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与治疗组进行对照。其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人

2、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组、癌痛消方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于造模后第8天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按0.75mg·kg-1剂量)皮下注射,阴性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癌痛消方组给予癌痛消方(以人体等效剂量63mg·kg-1·d-1按10ml·kg-1·d-1)灌胃给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同时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以及癌痛消方灌胃,每日1次,连

3、续给药14天。于给药后第15天处死所有大鼠,取出肝癌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癌组织超微结构,PAS、CD31双重染色以及CD31、CD105、Hepaocyt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
  结果:1、电镜下可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部分肝细胞伸出细长突起,向周围延伸,肝细胞彼此之间呈镶嵌样生长,形成环状、网状的毛细管腔样结构。

4、癌痛消方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则可见形成的管腔数量较少,细胞之间不能相互连接成网状,很少聚集成簇。
  2、CD31、PAS双重染色显示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镜下可见一层PAS阳性物质围成的基底膜样结构分开肿瘤细胞与红细胞,该管腔样结构CD31与CD105染色均为阴性,证明不是内皮细胞。Hepatocyte染色为阳性,证实为肝癌细胞。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较多出现VM。而癌痛消方组、重组人血

5、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大鼠肝癌组织则无明显网状结构形成。
  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癌痛消方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大鼠肝癌组织MMP-2、MMP-9蛋白的OD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癌痛消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与癌痛消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

6、癌痛消方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均能降低大鼠肝癌组织中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癌痛消方组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的疗效优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癌痛消方组。
  结论:1、证实了移植性肝癌大鼠肝癌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其形成与肝癌血管生成抑制剂产生耐药有一定的关系。
  2、癌痛消方可干预移植性肝癌大鼠肝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3、癌痛消方可下调移植性肝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