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将“黑土滩”的形成过程划分雏形期、过渡期和成型期三个阶段,并以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数量生态学、繁殖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方法,对不同阶段草地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变化,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主要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主要毒杂草的无性繁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退化草地先锋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Gansuensis)的化感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揭示了高寒草地在退化“三阶段”所引起的一系列群落特征的改变,以期为
2、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改良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黑土滩”退化草地三阶段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种间联结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退化使物种间总体关联性由雏型期的58.2141转变为成型期94.8654,由显著负相关过渡到无相关,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的物种则由互生转为竞争的关系。“黑土滩”的次生毒杂草群落物种组成更趋于随机性和偶然性。随着草地退化加重,一些毒草和可食性牧草间的竞争关系
3、演变得更为剧烈。 通过样方调查方法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在“三阶段”主要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从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mineae)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甚至演变为次生裸地。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浴草(Koeler
4、ia var.cristata)生态位宽度较大均在0.9以上,趋于泛化种。细叶亚菊(Ajaniatenuifolia)、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和异针茅(Stipa aliena)的生态位宽度较窄,趋于特化种。其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是矮嵩草和小嵩草、冷地早熟禾和小嵩草、矮嵩草和冷地早熟禾(分别为:0.9948,0.9881,0.9811);而生态位重叠较小种对是异针茅和细叶亚菊、异针茅和短穗兔耳草、异针
5、茅和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ma)(分别为:0.2984,0.307l,0.3909)。生态位较宽的莎草科、禾本科物种,在群落中优势度有所降低,适应能力较强的杂类草在群落中优势度有所增加。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黑土滩”不同演替阶段黄帚橐吾(Lagotis brachystachya)和兔耳草的无性繁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高寒草地典型的克隆植物,它们无性繁殖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草地退化导致黄帚橐吾和兔耳草增加克隆分
6、株数目,增加地下生物量投入资本,大范围、深层次地获取营养,以保证基株的成长。同时也体现出克隆植物特有的生理整合、风险分摊特性。克隆植物构型改变响应了草地退化而引起的资源水平变化。 采用溶剂提取法针对入侵植物甘肃马先蒿的化感作用研究发现,甘肃马先蒿对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是,对于垂穗披碱草无论是种子萌发阶段还是幼苗的生长阶段都没有发生显
7、著的抑制作用。 通过以上四部分的研究发现,“黑土滩”退化草地“三阶段”莎草科、禾草科物种优势度有所降低,一些毒杂草优势度呈现增高的趋势。克隆植物黄帚橐吾和兔耳草构型的改变使得“黑土滩”成型期优良草种很难形成优势种群。毒杂草的入侵对草地退化及“黑土滩”的形成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甘肃马先蒿独特的入侵机理应在今后的人工草地管理期间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黑土滩”草地由雏形期向成型期转变的过程中,次生毒杂草植被物种组成更趋于随机性和偶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物群落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生态学研究.pdf
-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态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种的植被恢复试验.pdf
- 荒漠区人工植物群落恢复的机理模式及其生态健康研究.pdf
-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
- 植物群落配置
- 54169.鹤山植物群落生态恢复的研究
- 泽州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数量生态研究.pdf
- 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生态研究.pdf
-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pdf
- 街头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效益研究.pdf
- 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pdf
- 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pdf
- 莱芜市生态修复工程区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与生长动态.pdf
-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pdf
- 植物群落景观美学质量与其结构特征关系研究.pdf
- 山西关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生态关系数量分析.pdf
- 29066.黄河源区冻土和高寒生态系统关系初步研究
- 红松洼草地枯死物的生态效应及其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的研究.pdf
- 瑶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