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体细胞核移植中不同去核方法及融合和培养条件对重构胚胎发育的影响.pdf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仅可以为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相互作用提供技术平台,而且在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实验以B6D2F1品系小鼠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母细胞作为核、质供体,通过不同去核方法、融合方案、体外培养条件以及PEG/DMSO和TSA等试剂的应用,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重构卵去移核后的存活情况、电融合情况和激活后重构胚的着床前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实验条件,为本实验室小鼠体

2、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打下基础。结果如下: 一、持卵方法、去核针口径对小鼠卵母细胞去移核效果的影响:(1)以改进的双持卵针法去移核后重构卵的存活率(82.05﹪)极显著高于传统的单持卵针法(22.35﹪)(P<0.01);(2)以14~16μm内径组去核针去移核后重构卵存活率为80.77﹪,显著高于10~12μm组和20~22μm组(P<0.05)。 二、PEG/DMSO对供核细胞的处理、不同的融合液、融合电参数

3、和细胞代次对融合率的影响:(1)以PEG/DMSO对供核细胞预处理5分钟后所得融合率显著高于同条件下未处理组(51.11﹪vs25.64﹪)(P<0.05);(2)融合液中含0.1g/LPVA的各组融合率均高于无PVA组;重构卵在甘露醇浓度为0.32mol/L的融合液中的融合率(48.21﹪)高于其他甘露醇浓度组的融合率(27.78﹪,41.67﹪和30.11﹪);(3)针状电极融合槽的融合率(42.31﹪,43.13﹪)高于其他参数条

4、件相同时平行丝状电极融合槽组(30.43﹪,33.33﹪),其中又以在2000V/cm,20μs,2个脉冲时,交流电预处理30秒组最高(43.13﹪);(4)供核细胞传代一次后融合率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三、TSA和培养系统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率的影响:(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能够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2)不同的体外培养系统(CZBG,KSOM,KSOM+Vero饲养层细胞)中,以KSOM体系培

5、养重构胚时卵裂率(39.06﹪)高于其它组(34.14﹪,35.90﹪),而KSOM+Vero饲养层培养体系中桑葚胚发育率(15.38﹪)高于其它组(8.54﹪,12.50﹪)。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室采用双持卵针法,内径14~16μm去核针可以获得较高的去移核后重构卵存活率;使用针状电极融合槽,当融合液中甘露醇浓度为0.32mol/L,并添加PVA时,在2000V/cm,20μs,2个脉冲,交流电预处理30s条件下可以得到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