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1页
已阅读1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论文通过分析东、黄海典型海域古生产力指标(BSi、TOC)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将其含量与相应的表层沉积物中各站位和柱状沉积物中各年代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做线性回归,从而得到沉积物中BSi、TOC含量与浮游植物现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然后以BSi、TOC为指标来重建东、黄海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 一、由210pb测得南黄海10594、10694和12694站位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350cm/a、0.1

2、43cm/a、0.153cm/a,三站位的沉积历史大约分别为150a、200a、230a。长江口H1-18站位沉积速率为0.225cm/a,该站位柱状样约有130年的沉积历史。 二、从平面分布看,BSi和TOC呈现由北向南、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分布趋势与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分布趋势相似。 从垂直分布看,南黄海BSi垂直含量波动较小,含量稳定;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除在1966年出现最大值外,整体来说垂直含量稳定。这与南

3、黄海水动力条件稳定和长江口复杂的沉积环境有关。TOC的百分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南黄海表现尤为明显,这与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作用有关。此次调查南黄海测得4.6020,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 三、南黄海表层样中BSi、TOC与硅藻、Chla的相关性均较好,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无好的相关性。长江口和闽浙沿岸BSi与浮游植物现存量的相

4、关性均较好,而TOC与其相关性均不好。 南黄海柱样中BSi与浮游植物现存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TOC与其相关性均不好。BSi峰值与历史上浮游植物现存量峰值相符,TOC含量高值一般出现在表层,而历史上浮游植物生物量、硅藻生物量较大值一般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和80年代中期,Chla高值一般出现在80年代中期,所以TOC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硅藻、Chla相关性不好。除BSi与Chla的相关性不好外,长江口BSi、TOC与浮游植

5、物现存量的相关性均较好。 四、以BSi为指标来推算东、黄海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得出:南黄海浮游植物现存量一般在20世纪10~20年代、30年代、60年代左右、go年代初期和19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较大值,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左右出现最小值。长江口一般在60、80年代左右、40年代末和19世纪80年代末出现较大值,较小值出现在20世纪左右,其它年代含量较稳定。这与以TOC为指标来推算东、黄海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得出的结

6、论大致相符。因此,BSi和TOC均可作为古生产力指标来反演长江口及邻近海区的古生产力。 以BSi和TOC为指标分别推算的南黄海浮游植物现存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TOC在沉积物中的保存效率较低有关。所以以BSi为指标来重建古海洋生产力要优于TOC五、各形态氮磷与TOC、BSi和浮游植物现存量的相关性比各形态氮好,因此东、黄海各形态磷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大。黄海中部TOC、BSi和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各形态氮、磷的相关性比长江口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众赏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