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RAR蠍S岦SW坊窡迕蹖P4C4€6868仄豑劐攦ŪAMP7KK猋J鳽B懻DH旽B禪播腅J捸M剔R燧蝟IK谆锅飣飊V宄裒蟝埏|窟裒NNN飊V謦蹕YQA睹劊ILAMP藔WF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5481
大小: 2.15(MB)
-
简介:第一章财务总监委派制概述第一节概述一、财务总监委派制概述(一)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定义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了分离,为了克服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就产生了向企业委派产权代表的问题。企业的所有者往往采用比较经济高效的方法委派产权代表,加强企业财务监管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就出现了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总的来说,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企业的出资人根据资本的属性,向其所投资的企业委派财务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监管、确保其出资人权益的一种财务监管体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总监是由委派部门(国资监督管理机构或财政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然后委派到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项目,以国有出资人代表身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或重点项目管理机构,对出资人负责,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的人员。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旨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总监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由委派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工资、津贴及奖金纳入财政(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二)财务总监委派的必要性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建立现代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关键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推行,是建立财务监督约束机制的一个有效举措。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财务总监制度与来自企业外部的社会监督(如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宏观调控者身份对企业实施的必要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之一,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强化产权约束,依靠产权制度自身运转的内在机制,构建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和约束职能相统一的有机体制,从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收支方面自动地防范和避免背离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不受约束,从而实现对资产运营过程中的产权控制,强化产权监督。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构成现代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机部分,在第1页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体制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由特定人员、机构、制度、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三、财务总监的委派方式从委派的主体来看,根据企业、单位产权关系、组织体制和业务规模的不同特点,主要有三种财务总监委派方式。(一)政府授权财政(国资)部门委派方式对于政府出资的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控股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数额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由政府授权财政(国资)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确保国有资本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二)母公司委派方式对于各控股(集团)公司,根据资产纽带关系,由母公司向其全资和控股的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确保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作情况的掌握和监控。财务总监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其根本职能就是进行财务监督,硬化产权约束,财务总监对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双重负责,在集团母公司领导下工作,并依法行使职权。(三)董事会委派方式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健全的国有控股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财务总监由公司董事会委派,并主要对董事会负责,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监控,使董事会的各项重大决策得以有效实施。四、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财务总监以股东代表人身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其角色定位为公司监督人、财产受托人和业务代理人,作为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的董事,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其工作特点具有独立性、专业性、责任性和可信性的特点,因此,对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要求比较高,包括个人品德、专业能力、学历、身体健康状况等。在实践中,对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基本要求是财务总监任职资格的一般要求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有关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独立开第3页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8731
大小: 4.22(MB)
-
简介:假设要销售某种自认为很有潜力的产品。无论是正在创建一家新公司,经销一种新产品、新品牌,还是正在提供一种新的服务或重新拓销一种旧产品,对你来说市场的前景是美妙的,但没有资金可用来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始营销呢答案只有一个开动脑筋思考。思考是无价且完全开放的资源。这里所说的思考不是指进行抽象的哲学反思,而是悉心地、结构清晰并且有针对性地思考。悉心,是指必须思索出所有能想象得出的主意和努力得到所有的相关事实;结构清晰,是指必须通过思考罗列出问题的先后顺序;有针对性,是指思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有条理的并且能负担得起的营销计划。由于下面两个原因,思考必须在做其他任何事情之前进行。其一,由于在执行计划的最初一段时期里,只有很少的经验和信息,所以最容易犯错误;其二,犯错误的时间越早,补救起来越困难,成本也越高。第一章计划“思想是自由的。”下载该如何使想法变成一个营销计划呢其实你们早已开始这样做了。兴奋的交谈就是第一步产生思想火花的阶段。可能已在交谈时将那些想法记录下来了。如若没有,现在就把它记录下来。随后,再次与皮特以及一两个朋友特别是通晓园艺、零售或金属结构的朋友一起推想所有可能的关于产品的想法。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很少,但是很严谨所有的想法都应记录下来。不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批评意见。不要过于墨守成规当原先的方法偏离目标时,任何人都可以干预。通常,讨论各种想法的最长时限为一个半小时,最佳时限为一个小时左右。最后将收集到很多建议,尽管这些建议是杂乱无章的,有的甚至非常幼稚。12阶段2冷静考虑当第一阶段迸发思想火花的美妙声音安静下来后,再一次碰头并讨论各种想法。首先要删除掉办不到的想法,这些想法至少在计划的最初阶段是不可能办到的。如果对某想法是否可行有疑问,可以暂时认为它是可行的。13阶段3提出问题好极了现在已提出了一些可供考虑的有前途的产品清单。但不知道该将哪些产品付诸生产。这样就必须进行第三阶段的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在这一阶段,必须尽可能系统地列出所有必须回答的问题,以明确即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并且正确地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问题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客户的问题。第一章计划营销预算算3下载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2734
大小: 1.35(MB)
-
简介:培训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介绍介绍介绍介绍网通国际内部审计部王文静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日2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定义COSO是指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COSO是指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ING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简称COSO)。它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ING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简称COSO)。它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根据COSO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共同作用,旨在为实现经营效果和效率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过程。▲▲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866
大小: 0.77(MB)
-
简介:单位汇总封面200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表200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汇总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制表人编报日期2009年月日(公章)(签章)(签章)(各级质检部门核发)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单位)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隶属关系隶属关系(国家标准行政隶属关系代码部门标识代码)□□□□□□-□□□所属行业码所属行业码(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执行会计准□□□□-□□经营规模经营规模1大型2中型3小型□单位负责人(签章)经济类型经济类型1国有及国有控股2城镇集体□组织形式组织形式主管财务(会计)工作负责人(签章)1独资公司2非公司制独资企业3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5有限责任公司6股份合作制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签章)7合资或合营企业8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9其他□工效挂钩标识码工效挂钩标识码1全部执行工效挂钩办法2部分执□分户报表封面企业(单位)统一代码企业(单位)统一代码(出资监管单位填报)008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工效挂钩标识码工效挂钩标识码1全部执行工效挂钩办法2部分执□人(签章)养老统筹标识码养老统筹标识码1已参加社会养老统筹2未参□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人址3保留意见4否定意见5无法表□码□□□□□□审计方式审计方式码□□□□□□□□□□□□□□□□(国家和地区代码)(长途区号)(电话号码)成立年份成立年份□□□□期2009年月日上年单位代码上年单位代码□□□□□□□□-□-□新报因素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1新投资设立2竣工移交3新设合并4分立5上年应报未报6报表类别决算报表审计机7划转8收购9其他(1执行新准则新报2报送□审计报告签字人报表类型码报表类型码0单户表1集团差额表2金融并企业表□汇总点标识码汇总点标识码□□□-□备用码备用码□□□□□□□□□□0未经审计1标准无保留意见2带0未经审计1社会中介机构审计2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454
大小: 0.21(MB)
-
简介:01565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中国会计视野论坛CPA业务探讨版本业务探讨版本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19531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3月修订)月修订)23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套期保值(2006)25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套期会计(2017年3月修订)月修订)261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2006)27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2006)284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29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296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30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列报(2014年修订)年修订)304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2006)31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2006)324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年修订)33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2006)343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分部报告(2006)34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方披露(2006)353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年修订)35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列报(2017年修订)年修订)38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416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修订)年修订)42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合营安排(2014年修订)年修订)44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445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451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565
大小: 12.49(MB)
-
简介:1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第一章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弧弹性弧弹性(1)如果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2)如果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IJ价格的相对变化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I(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呈同方向的变动。(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3M’M’AFCAFC(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Q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为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第四章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总收益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QRPQ平均收益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ARRQ=PQQP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MR△R△Q△PQ△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MR平均收益平均收益ARAR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价格P第六章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支出法下的支出法下的GDP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用支出法计算支出法计算GDPGDP的公式公式可以表示为可以表示为GDPCIGGDPCIG(XMXM)其中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工资利息利息租金租金利润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折旧统计误差统计误差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恒等式ISIS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CS)和总需求()和总需求(CICI)的恒等关系)的恒等关系。其中,I投资S储蓄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恒等式ISIS(TGTG)其中,I投资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T政府税收G政府购买TG政府部门的储蓄S(TG)整个社会的储蓄即投资即投资私人储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资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恒等式ISIS(TGTG)(MXMX)其中(MX)外国在本国的储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6
大小: 0.27(MB)
-
简介:一、数据表课题名称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转型研究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转型研究主题词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政策转型项目类别B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一般自选项目E青年自选项目学科分类JYL工业经济学研究类型C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行政职务专业职务B研究专长最后学历B最后学位B担任导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系统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主要参加者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预期成果D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15000申请经费(单位万元)00900预计完成时间2009年8月31日3了基于产业链的企业协作发生的原因、组织形式变化和变化原理。供应链理论及波特(MICHAELPTER)的价值链理论从管理学角度对产业链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任保平(2005)从微观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内,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吴金明(2006)认为,产业链是基于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这四个维度有机组合而成的链条,社会分工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企业链是产业链的载体;郑学益(2000)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联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链条。尽管这些解尽管这些解释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具有产业属性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是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因此,释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具有产业属性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是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因此,产业链的概念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原子企业的竞争关系拓展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业间产业链的概念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原子企业的竞争关系拓展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即竞合关系。竞争合作关系,即竞合关系。芮明杰(2006)等人从产业角度考察了产业链整合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只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链上其它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就视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整合”。并将产业链整合理论的源头追溯到马歇尔,思想源头追溯到亚当斯密,认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链整合的目的在于建立进入壁垒维持垄断利润、交易费用理论中产业链整合是为了占有专用性租金、企业能力理论中产业链整合是配置企业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顾客价值导向的新产业链整合理论。郑勇军(2006)则对集群间产业链整合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集群内产业链整合和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不同。在已有的关于产业链整合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对于知识经在已有的关于产业链整合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的竞争让位于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而必须重构产业链整合的济条件下,单个企业的竞争让位于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而必须重构产业链整合的研究范式,而知识基础观是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如芮明杰所说,产业链研究范式,而知识基础观是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如芮明杰所说,产业链整合的实质是知识整合。整合的实质是知识整合。关于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关于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芮明杰(2006)指出,随着分工的深化,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可以增强知识共享,协调分工,减少交易成本,获得递增报酬。郑勇军(2006)研究了企业集群间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通过集群间产业链整合培育和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卜庆军等人(2006)认为产业链整合将企业内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将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股权并购型、战略联盟型和产业集群型产业链整合模式。吴金明等人(2005)考察了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自生能力强化要求企业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结点。(3)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事实,发展经济学对产业转移的原因、效应、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刘易斯)、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等。在近期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关注区域产业转移的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郑江淮等人(2005)从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的结论。徐维祥等人(2005)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8
大小: 0.16(MB)
-
简介: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年产600万台新型节能环保家用空调压缩机项目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I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实施目标1第一节编制依据11文件依据1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图集、法规、规范性文件1第二节实施目标31工期目标32质量目标3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44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45科技进步目标46服务目标4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招标范围5第一节工程概况51总体概况52建筑概况53土建结构概况54现场状况6第二节工程招标范围6第三章工程重、难点及分析7第四章项目管理机构91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原则92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93公司总部对现场组织机构的授权范围114主要人员的职责12第五章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14第一节施工部署141总体施工部署142施工分区划分14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年产600万台新型节能环保家用空调压缩机项目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III第五节施工临时用电规划及计算381用电容量计算382用电布线情况39第八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41第一节测量及沉降观测工程411测量工程412建筑物沉降观测46第二节土建施工方案481土方工程482钢筋工程503模板工程524高大支模施工方案565混凝土工程616外防护架工程647防水工程施工718砌体工程759装饰装修施工78第三节机电安装施工方案881安装工程89第四节钢结构施工方案961钢柱安装工艺962钢吊车梁吊装993钢网架的安装1014焊接施工工艺1025钢构件吊装测量控制103第九章劳动力计划及保障措施105第一节劳动力计划1051劳动力的组织1052劳动力计划105第二节劳动力保障措施105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204
大小: 17.44(MB)
-
简介:01530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19年4月修订版)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套期保值(2006)23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套期会计(2017年3月修订)月修订)249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2006)265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2006)27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27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283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28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列报(2014年修订)年修订)291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2006)305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2006)311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年修订)31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2006)33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分部报告(2006)334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方披露(2006)340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年修订)345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列报(2017年修订)年修订)369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403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修订)年修订)409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合营安排(2014年修订)年修订)42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43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438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存货应用指南444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446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495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固定资产应用指南497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生物资产应用指南499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无形资产应用指南50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506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资产减值应用指南509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职工薪酬应用指南(2014)512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544
下载积分: 9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530
大小: 11.91(MB)
-
简介:绿色建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方案建议(讨论稿)绿色建筑产业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筹)2012年6月2一、绿色建筑产业背景分析11发展绿色建筑是转变城镇建设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方向,提出了两项重要战略目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要求“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温家宝总理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直接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要丧失机遇。”3■2012年4月28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十二五”期间,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新建单体建筑评价标识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对经过上述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支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中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上述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412绿色建筑产业是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必须长期应对的艰巨任务。建筑行业的“用能锁定”特性,决定了目前城乡建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导致建筑能耗快速增长,建筑将超越工业等其他行业成为未来20年用能的主要增长点。从现在起大力发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4200亿度电和26亿吨标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846亿吨。不仅如此,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往往具有产业链长、拉动效应显著的特点,如涉及建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气、建筑安装、咨询服务等产业,抓住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这个龙头,加强科技创新,有利于带动孵化新兴产业,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52、绿色建筑产业链概述21绿色建筑产业涵盖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和与生产有关的所有服务内容,包括勘察、规划、设计、检测、认证、研发、建筑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的生产、建筑施工与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与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与服务,是一个产业体系层面的范畴。632绿色建筑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在绿色建筑的产业链中,下列细分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值得重点关注。1、建筑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包括标准化、模数化技术,专业集约化技术、结构预制化技术;建筑施工机械、施工机械电子控制技术,大型建设工程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多功能施工机械。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研究。2、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灵活空间住宅结构体系成套技术研究,住宅建筑隔声降噪性能研究,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研究,住宅供热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研究,新型住宅电梯技术研究,住宅部品的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复合外墙技术研究。信息技术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研究。住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包括住宅规划设计与住宅性能评价方法,住宅建筑模数协调与部品标准化,住宅部品流通供配体系,住宅产业技术经济政策,住宅产业运行机制,合作住宅发展对策,老年人、残疾人住宅设计、建设与管理模式、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73、绿色建材产业主导建材产品、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前沿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绿色水泥混凝土材料研究。研究绿色混凝土配制生产技术;开发低能源资源消耗的高性能水泥及制备技术,推进水泥工业绿色化进程;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研究。研究环保与健康功能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的制备、检测设备及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建材生产技术途径与方法等。纳米改性建筑材料研究。研究矿物纳米环境健康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人工合成的催化纳米材料与天然纳米材料结合应用技术;研究抑制微生物污染的纳米抗菌建材技术与产品等。4、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重点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污泥处理、废旧电器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城镇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垃圾分类收集成套技术与设备。(2)垃圾填埋处理技术与气体利用技术。(3)易腐有机垃圾生物制气工艺及设备工程化研究。(4)城市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研究。(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6)建筑垃圾及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技术及设备,研究工业废渣(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低品位石灰石、钢渣、赤泥和煤矸石等作为水泥生产用原料关键技术。(7)废旧电器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废旧电器回收利用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与税收政策,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工艺与成套设备。8二、绿色建筑产业基金1、设立宗旨为了加快绿色建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公司拟申请担任绿色建筑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牵头组建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各方资源,组建绿色建筑产业基金,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2、本基金支持的重点1)建筑业现代化。2)住宅产业化。3)绿色建材产业。4)废弃物资源化产业。93、本基金的法律形式及管理架构建议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框架,适用于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公司制、有限合伙型制和信托型制三种。有限合伙制是国际上产业基金采用较多的法律组织形式。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有如下优势1法律依据清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为产业基金在我国采取有限合伙制提供了法律基础。2法律安排灵活。有限合伙按合伙人资本所得纳税,合伙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投资人按约定出资和分配收益,资金进入和退出方式灵活,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基金的法律形式10基金运作涉及到多个当事人,具体包括投资人、基金、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其中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具体投资操作与日常管理。(二)基金的管理架构11三、拟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方案(一)组建原则及法律形式1、绿色建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名称待定)为有限责任公司。2、绿色建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具体负责绿色建筑产业基金管理工作。3、有关绿色建筑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的宗旨、目标、经营原则、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等重要事项在基金管理公司章程中规定,通过规范化的治理结构规范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二)组织架构及职责12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旗下投资公司清华控股华控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IDG著名创业投资专家中国建材集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中心行业智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三)管理公司拟发起股东13四、基金核心优势管理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由以下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优化组合而成国内绿色建筑产业投资运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绿色建筑产业研究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本土早期从事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人员。国内外投行机构中具有丰富上市保荐经验的资深投行人员。高级财务管理专家等。1、专业的管理团队14具有丰富的绿色建筑产业研究、技术管理、项目投资及企业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经验,有较强的项目发现、价值判断和风险控制能力,已有多个创业投资成功案例。团队中来自原投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人员与国内外知名券商联系广泛,拥有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顺畅通道,在辅导企业国内外上市方面经验丰富。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互补性,年富力强,成熟稳健,阅历丰富,其在之前的多个岗位任职期间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个人声誉。2、管理团队特点15目前已建立的行业内策略合作伙伴有金融合作伙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建银信托目前管理团队已有若干优质项目资源储备“十一五”“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3、丰富的业内资源在合伙企业各方投资人的大力支持下,基金具备很强的业内优质资源整合能力。16本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地选择在武进。江苏武进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武进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目标任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功能集聚、人才集聚,把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基地,使绿色建筑产业成为武进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武进在体制、空间、资金、人才、政策、技术、服务、资源等八个方面扶持区内绿色建筑产业实现更快发展。4、武进的优势17五、本基金设立的核心条款和募集方案名称绿色建筑产业基金注册地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规模35亿元人民币(分3期,每期12亿元人民币)存续期7年投资期3年(一)本基金名称、注册地、规模、存续期和投资期(二)本基金的募集方式及资金来源⒈募集方式采取私募方式,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机构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投资人出资采取资本承诺制,根据投资进度要求,分次向基金拨付承诺出资额。2资金来源(1)武进认购基金规模的。(2)有限公司认购基金规模的(3)向其他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181地域上,基金投资立足常州、辐射长三角经济圈、面向全国,重点是长三角地区。2阶段上,主要投向处于中期发展阶段或偏早的企业,基金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性,不过多关注短期收益。3方式上,基金可做主动型财务投资者,也可对具有产业整合需求的企业并购项目进行控股型投资。(三)基金投资策略(四)业务范围及资金使用1业务范围(1)股权投资。对未上市企业及涉及企业并购的上市公司等进行股权投资。(2)准股权投资。在国家法律政策许可的条件采取优先股、可转换债等混合资本工具进行投资。(3)投资管理及咨询服务。2资金使用。闲置资金可用于认购国债和其他固定收益债券及资金交易。191退出机制基金将根据所投资企业的不同情况,采用市场化手段,适当选择公开上市、协议转让或公司回购股份、清算等其他方式退出。2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由于基金运营将面临各种风险,需要在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政府在税收减免、基金以及基金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减轻基金投资企业负担。(2)建立基金内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地预测和防范各种外部风险,使外部风险对基金的影响降到最低。(五)基金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六)基金的预期收益水平、收益分配及基金管理费1预期收益水平基金预期内部收益率(IRR)为20。2收益分配根据基金运作的国际惯例,优先分配投资人每年8的收益和出资额成本,年收益超过8前提下,必备投资人和全部投资人按2080比例分成。3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费年费率为2。20六、本基金托管机构选择1安全保管全部基金现金资产、划款指令项下的权利凭证复印件及其相关法律文件复印件。2及时执行有效投资划款指令,负责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保存有关预留印鉴、记录、密码和相关投资证明文件等。3采取适当合理措施对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接受基金及管理公司对有关托管事项的监督。4对管理公司编制的相关报表进行独立的审核,并在当期托管报告中提出审核意见。协助基金对外接受基金年度审计、工商年检和主管部门的检查稽核。5不得动用或处分委托基金资产;不得为自己或任何协议外第三人谋取利益,或委托他人托管基金资产。6根据基金章程,在基金期限届满或基金提前终止后协助进行基金的清算及解散。7定期向基金和管理公司提供托管报告。8保守商业秘密,除根据基金有关指令或国家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外,不得对外披露托管资产的任何信息。(一)托管机构的主要职责21信誉良好、尽职尽责、具有较好的托管资质和丰富的托管经验。托管费用收取合理。有成熟、专业的监控机制和资金清算交割系统,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对应急事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够与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有效地沟通,切实保障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协助基金管理公司做好闲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收益水平。(二)托管机构的选择标准(三)托管机构的选择方式按照约定程序,通过招标或邀标的方式,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或指定的最少三家有资质的机构发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从中择优选择。22七、关于工作进度和安排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基金及管理公司组建方案后6个月内完成基金管理公司组建,1年内基金首期募集结束。(一)工作目标(二)工作进度相关设立工作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金及管理公司组建方案审批;二是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筹备组,正式开始向投资者募集基金,起草有关法律文件,进行合同谈判;三是机构设立和人员配备,选择项目并启动运行。(三)组织保障建议成立专门工作组,分工合作,全面开展相关筹备工作。另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协助开展工作。23谢谢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23
大小: 0.41(MB)
-
简介:全面预算管理讲座2主要内容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和展望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3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四、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和机构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职能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4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衰退使许多成长中的美国现代工商企业陷入困境,为了增加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一套能够按照科学预测的需求量,来计划和调整产品流量的方法和分配资源的程序就成为必然。5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2、开拓者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率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快就成为大型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6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预算的职能相对简单,主要用于产品成本的分析、预测、控制和考核。3、预算职能的逐步演变7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预算的职能逐渐扩展到对各单位责任、利益的分配和控制。3、预算职能的逐步演变8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3、预算职能的逐步演变9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美国80年代对4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4、预算方法在美国大型公司中的运用10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由来中国财经报2001年对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查4、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方法的运用11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企业契约关系的贯彻和推行机制2、企业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3、企业与环境相互依存和适应机制4、人本管理5、系统管理6、战略管理12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企业契约关系的贯彻和推行机制(1)企业的契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公司法第二层公司章程第三层公司预算13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企业契约关系的贯彻和推行机制(2)公司预算将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原则、抽象的内容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具体化、制度化、可计量化。14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2、企业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由分权系统、评价系统和奖惩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能够包括组织所必需的分权、评价和奖惩制度,它构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15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一方面,预算可以实现企业与环境的沟通、日常经营与战略的沟通。(2)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不同,同一企业从初创、成长、成熟到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预算管理模式也不相同。3、企业与环境相互依存和适应机制16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明确人在企业中的地位,通过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权力、利益,以制度的方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做了该做的会如何,做了不该做的会如何,从而实现“人管”,而非“管人”,进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4、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人本管理17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内容上具有系统性。各分类预算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损益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及资产负债预算等。5、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2)管理方法上具有系统性。通过预算编制、调控、考评,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18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预算把企业战略具体化,使其得以更好地贯彻、实施。6、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2)预算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分阶段目标,以责权利为基础转化为各层次、部门、岗位的目标。19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本质6、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3)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一方面,预算目标的定位,体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预算模式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竞争战略,比如低成本领先战略采用以成本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20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和职能(1)涉及未来1、预算是未来行动的计划,是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与企业其它管理相比有四个特点(2)涉及行动(3)涉及利益(4)以价值性为主21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和职能(1)决策管理通过预算过程,将组织中某些专属知识和信息传递到组织中的另一部门,以便作出资源配置决策。2、预算的职能在理论上被公认为两种22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和职能2、预算的职能在理论上被公认为两种(2)决策控制以设定好的并层层分解的预算目标为标准,对组织内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绩效与报酬挂钩,达到控制组织行为的目的。23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和职能3、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整合四流)24四、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和机构预算方针和目标预算管理委员会编制预算预算编审机构预算监控和调整预算监控和协调机构预算信息流预算信息反馈组织流程四预算的考核和奖励预算管理委员会流程五流程一流程二流程三25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1)市场原则考虑资本市场的平均资本成本,同时考虑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需求量。1、预算目标确定的原则26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1、预算目标确定的原则(2)满足股东期望原则股东投资是为了取得回报,一般不得低于同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27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1、预算目标确定的原则(3)挖掘资产赢利能力原则股东期望的实现要考虑现有资产的可挖潜能力。28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1)依据资本市场价格企业集团的目标利润建立在子公司的资本上,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价格,就成为总部确定子公司资本回报率的基本依据。2、预算目标的分解方法29五、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2、预算目标的分解方法(2)按照产品市场价格子公司根据总部确定的资本回报率,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预期售价以及产品成本的降低率进行合理筹划。30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1)呆板僵化。采用固定预算方式,片面强调预算的刚性,盲从预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1、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31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1、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2)迎头痛击考虑到下级有可能宽打窄用,上级简单地对所有项目提高或降低同样的百分点。32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1、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3)头戴高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对付上级的迎头通击,下级高估预算,留下余地。33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1、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4)期末狂欢未消耗的预算额度,在邻近期末,花光耗尽,以防下期被砍。34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1)零基预算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上下结合、群策群力的精神,能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2、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势比较35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2、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势比较(2)滚动预算保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期末狂欢”;适时反映实际经营状况,适用于现金流量预算。36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2、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势比较(3)弹性预算反映各种业务量水平下的预算,使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有一个动态的基础。37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1、预算监控机制(1)内部控制制度(2)合同和票据的传递及签字授权制度(3)内部审计38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2、预算监控的重点(1)重点环节监控收入和应收账款;采购;可控费用;单项预算;更新改造支出。39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2、预算监控的重点(2)授权监控不经授权,不能行权不经授权,不能执行一经授权,必须执行40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2、预算监控的重点(3)资金监控企业集团的现金必须集中管理;现金流量的监控的职责财务部门必须当仁不让。41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3、预算调整的原则(1)预算目标责任的调整原则从严掌握,谨慎从事。预算的框架指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市场经济不讲客观,预算责任人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的残酷。42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3、预算调整的原则(3)具体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原则设定条件,按程序调整。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纳入预算考评内容。43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4、预算调整的条件规定(1)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理论上一般将超过20%的变动幅度视为重大。44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4、预算调整的条件规定(2)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及行业体制改革等。45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4、预算调整的条件规定(3)公司组织、战略的调整。公司分部或子公司之间进行整合;对子公司业务范围重新划分。46七、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4、预算调整的条件规定(4)预算委员会认为应该调整的其它事项。公司决策层追加任务;各种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47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1、全面预算管理的正面观点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48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2、全面预算管理的反面观点(1)脱离企业战略(2)偏重财务业绩(3)不能与企业新的经营环境相适应49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2、全面预算管理的反面观点(4)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不一致。(5)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更多的是受非正式的、隐性的、社会文化的控制,而非预算的控制。(6)预算考评、奖惩对企业管理产生负面影响。50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3、ERP企业资源计划(1)实现“大预算、小核算”。(2)解决了控制的流程和手段问题。(3)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增强了预算应有的刚性。51八、全面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3、ERP企业资源计划(3)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的流程固化为电脑运行的程序,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4)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从实施ERP中获得了巨大成功。(5)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仑港电厂、大唐发电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52问题研讨。53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及展望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三、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54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1、制定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1)2000年初,公司在总结1999年试行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国华电力的管理特点,借鉴了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55(2)2000年4月,针对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司印发了关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1、制定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56(3)2002年初,公司对京津唐网三厂2001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根据检查中暴露的问题,5月份公司及时下发了关于规范和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电费回收工作的暂行规定。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1、制定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57(4)2002年9月,公司成立全面预算管理的领导机构国华电力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明确了预算编审的办事机构编审组。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1、制定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58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在2002年度预算编审过程中提出了预算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完整零基预算刚弹并重责任中心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59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在2003年度预算编审过程中增加了合理贡献原则,并在五个方面有所创新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1)贯彻合理贡献原则参考股东期望回报率16技改投入按576增加回报结合发电单位的经营环境60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2)落实全面完整原则基建单位14预算增加投产年度的损益预测公司合并口径增加检修、房地产、高科技内容参股单位纳入预算编审范围61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3)创新编审方法62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4)突出业务计划各预算单位按要求制定详细的业务计划,作为编制预算和四年预测的基础632、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和创新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5)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建立预算的年中调整机制建立预备费机制设立技改前期费643、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财务状况的改善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单位发电成本稳步降低单位元兆瓦时653、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财务状况的改善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国华电力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亿元663、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财务状况的改善一、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所走过的历程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单位G二、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1、预算与企业战略的联系2、预算的编审流程3、预算的编制方法4、财务预测5、现金流量的控制6、预算的考评68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1、预算与企业战略的联系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能传达到每个员工,并用于明确预算目标。2、公司各部门之间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机制,本部将公司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传达给下属单位。1、公司的发展规划没有为预算的编制提供指引。2、部门向下属公司的对应部门传达预算意图和业务计划,下属公司向本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69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对以前年度预算差异的分析,为新预算的编制提供借鉴2、使用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司各管理层次和部门对预算数据的共享。1、对预算差异的分析每月进行,但差异分析与日后的预算编制工作相对分离。2、没有使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编制、汇总的工作量较大。2、预算的编审流程70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预算的准确性较高。2、针对未来不同的内外部条件编制不同情形下的预算。1、月度分解损益、资本性支出、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较低2、没有多版本预算,年中进行调整。3、预算的编制方法71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进行连续的滚动预测,滚动预测通常为每季度进行,预测内容是未来五个季度的损益资产、现金流和关键业绩指标1、在年度预算的编审过程中产生一年的预算和四年的预测4、财务预测72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现金流量预算控制有力,执行差异较小。1、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分解到各月的现金流量预算和周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差异较大。5、现金流量的控制73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国际最佳实践国华电力现状1、预算目标的合理性与先进性保持相对平衡。1、公司本部与下属发电公司在预算目标的可实现性方面有一定的分歧。6、预算的考评74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1、将公司发展战略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2、实施ERP,实现“大预算、小核算”3、推行季度滚动预算,强化现金流量控制4、加强预算的过程控制5、完善预算的考评体系75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1、预算管理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预算管理既要考虑公司发展的长远规划,还要作为指导公司近期生产经营的指南。深谋远虑,胜于事后聪明。76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2、实施ERP,实现“大预算、小核算”ERP是手段,不是目的。会计核算集中实时监控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资金管理集中降低财务成本、规避资金风险全面预算管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企业运作数据分析集中支持企业战略决策77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3、实行季度滚动预算,强化现金流量控制如果你失于计划,则是计划着失败。按滚动预算方法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体系,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划和控制来达到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78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4、加强预算的过程控制控制要横到边、竖到底。(1)全方位的控制体系,不留盲区和盲点(2)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事后的监控措施(3)内控制度、授权手册、内部审计三道防线79四、国华电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展望5、完善预算考评的指标体系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是最成功的。强调对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的同时,注重非财务指标的评价。非财务业绩指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安全性。80问题研讨。81谢谢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81
大小: 0.58(MB)
-
简介:第五章金融中介体系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81第八章金融中介机构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82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1三个词组交替使用,通常情况下,意思没有区别。2“中介”,狭义的使用借贷的中介;有时就是指银行。3“中介”,广义的使用金融领域中一切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乃至扩及自然人。83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1联合国统计署的分类联合国统计署,按经济活动类型,把现今世界上的经济活动分成17个大类。金融中介FINANCIALINTERMEDIATION,是其中的一大类,包括(1)不包含保险和养老基金的金融中介活动①货币中介中央银行和其他货币中介(主要是指存款货币银行)的活动;②其他金融中介金融租赁以及其他如农业信贷、进出口信贷、消费信贷等专业信贷的活动;84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2)保险和养老基金不包括强制性社会保障①生命保险活动;②养老基金活动;③非生命保险活动;(3)辅助金融中介的活动①金融市场组织(如证券交易所)的活动;②包括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之类证券交易活动;③与金融中介有关的其他辅助活动。85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除按经济活动类型的分类外,联合国统计署还有按中心产品的分类,共分9大类。其中有“金融中介、保险及辅助服务”类。大体包括(1)金融中介服务;(2)投资银行服务;(3)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4)再保险服务;(5)金融中介辅助服务;(6)保险和养老基金辅助服务,等等。86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2国民核算体系(SNA)按机构的分类(1)中央银行;(2)其他存款公司;(3)不是通过吸纳存款筹集资金的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消费信贷公司等;(4)金融辅助机构,如各类经纪人;(5)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87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3对金融中介机构体系这个复杂大系统进行分类存在许多困难,在种种教材和著述中的介绍不尽相同,完全不足为怪。88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1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区别很难全面、准确地概括,主要有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营运资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均属高风险产业;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而且往往是国有化、非国有化问题的焦点89第八章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2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其经济活动的目标,与其他产业同样追求利润。国有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利润目标,或使之退居次位。但利润目标对保证经营效率有决定性的意义;降低乃至取消利润目标,也就同时削弱了保证经营效率的动力和机制。810第八章金融中介机构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811第八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1适应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西方各国都有规模庞大的金融中介体系。粗略地可概括为众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2银行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传统主要从事存款、放款、中间业务的经营。注意同为银行,有不同的称谓;经营性质基本属于银行却不以银行为名;而与银行经营范围有别的金融中介,有的也以“银行”为名。812第八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3银行体系大体由两部分构成A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B名称各异的存款货币银行;813第八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2非银行金融机构A投资银行(商人银行、实业银行、证券公司、开发银行、持股公司)B金融公司;C农业银行;D抵押银行;E储蓄机构;F消费信用银行;G信用合作社;H保险公司;I租赁公司;J政策性银行814这种种金融机构的资金积聚和资金运用各有特点,与存款货币银行有程度不同的区别。第八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1、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多数国家只有一家中央银行,组织形式各有不同。如美国设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都起到中央银行的作用。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提地位,对全国金融活动金融宏观调控。2、存款货币银行。习惯称为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是西方各国金融中介机构的骨干力量。主要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3政策性银行。一般是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的金融机构。盈利目标居次要地位。8154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各项有关投资业务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主要业务对你企业的股票债券进行直接投资,参与企业改组、兼并、收购等活动。投资银行的名称,通用于欧洲大陆及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在英国称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称证券公司。5金融公司。西方国家的金融公司从事的业务活动,与我国的财务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西方金融公司主要靠发行股票债券筹资,用于发放消费信贷以及贷给小企业。如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一般由集团组建主要从事集团内部融资。816第八章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6储蓄银行。是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所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长期投资。与我国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经营储蓄业务的情况不同,在西方不少国家,储蓄银行大多是专门的、独立的。7农业银行。这并不是一个通用的专门名称,它泛指向农业提供信贷的一类银行。主要支持农业发展位职责的银行,带有一定的政策色彩。8178不动产抵押银行。是专门经营以土地、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它们的资金主要靠发行不动产抵押证券来筹集。法国的房地产信贷银行、德国的私人抵押银行和公营抵押银行等,均属此类。9信用合作社。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确确实实依据“合作社”理念和规范建立的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资金来源于社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要。10保险公司。西方国家的保险业十分发达,各类保险公司是各国最重要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其货币资本比银行存款更稳定,是金融体系长期资本的重要来源。818第八章金融中介机构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819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1规范提法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2具体构成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820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国人民银行1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受国务院领导。2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4分支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作为派出机构,它们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在辖区内承办有关业务。821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政策性银行1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资金来源有三⑴财政拨付,⑵组建时划归的资本金,⑶发行金融债券。2在从事业务活动中,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3、1994年分别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12月11日整体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为商业银行。)822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国有控股商业银行1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共有五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823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国有商业银行2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大银行排序中也处于较前列的位置。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824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825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其他商业银行1以1986年组建交通银行为始点。2除交通银行外,有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826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其他商业银行3其他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的国有资本有主。4现均采取股份制形式;其中有的已经上市。5已有外资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6它们有较快的发展速度。7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827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投资银行、券商1在我国,极少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为数众多的证券公司,实际是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中投资银行这一环节的主要力量。证券公司习称“券商”。2证券法明确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分类管理原则前者可从事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业务;后者只能从事证券经纪类业务。3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外成熟的现代投资银行存在明显的差距,尚不能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职能。828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农村信用合作社1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组建起来的。但长期并不具有世人通常理解的“合作”性质。2改革开放后,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但均不成功。32003年明确,应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并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829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城市信用合作社1城市信用合作社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实践中,绝大部分城市信用合作社,从一开始,其合作性质即不明确。而且其中不少由于靠高息揽存以支持证券、房地产投机,先后陷入困境。2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着手整顿。先是合并组建“城市合作银行”,随即在1998年完成了将约2300家城市信用社纳入9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3现在,依然存在独立的城市信用合作社。830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信托投资公司1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不久在各地纷纷创办起来的。2信托投资公司的相当部分,是由银行系统出资;此外,则或是由各级政府机构出资组建。3“信托”的是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我国信托投资公司,虽以“信托”为名,但实际却是经营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券商性质的业务活动,乃至证券和房地产投机。如1999年1月11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高息揽存、乱拆借资金、乱投资,大部分资金投放房地产导致严重资不抵债、无法偿付到期巨额债务为由,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831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信托投资公司4信托投资公司经历多次整顿。明确必须与银行、与政府机构脱钩。2002年有40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重新登记,获得信托机构法人许可证。但从总体来看,信托业的发展前景仍不明朗。5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十几年间,同样经历了大发展而又不断整顿的过程;在资金调剂之中它们都曾相当活跃,但在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中的定位却一直未能解决。如何对之进行历史的、全面的评价,应客观剖析。832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财务公司1我国的财务公司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企业集团组建的。2我国财务公司的宗旨和任务,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而名称相同的西方财务公司(多译为金融公司),其资金的筹集主要靠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而汇聚的资金则是用于贷放给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的消费者以及小企业。3我国财务公司视为存款货币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833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金融租赁公司1我国的金融租赁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融租赁公司的创建,大都是由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合资。在后来的整顿中,也要求租赁公司与其所隶属的银行等机构脱钩,实行独立经营。目前,全国经过重新登记的金融租赁公司共有十余家。2在国外,得到相当发展的金融租赁业,在我国,没有得到发展。834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邮政储蓄1邮政储蓄,是指由邮政机构,在办理各类邮件投递和汇兑等业务的同时,办理以个人为主要对象的储蓄存款业务。世界上,大多数较发达国家的邮政储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吸收居民储蓄的业务,在我国主要是由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经营。1986年2月在全国邮政系统中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835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保险公司1保险业是极具特色并具有很大独立性的系统。这一系统之所以被列入金融体系,是由于大量保费收入,世界各国的通例,多是用于各项金融投资。2保险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我国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不同类别的保险业务。同时规定,保险公司积聚的资金,除用于理赔给付外,其余只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证券投资基金。如何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是重大研究课题。836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投资基金1我国的投资基金最早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较为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2第一批试点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封闭式基金,进入本世纪,开放式基金试点。现在是封闭型与开放型并存。32004年初,货币市场基金正式获准发行上市。42004年,银行办基金也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837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投资基金5近些年来,我国存在一些名称形形色色带有私募基金性质的投资基金。所控制的资金实力估计数量不一;多者达数千亿元。这类基金的出现和发展实质反映了集合投资制度的客观需要。但如何规范私募基金的发展,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838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公司根据国家授权,运用外汇储备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目前由其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9月成立,专事外汇投资运作业务的中国投资公司得以设立。对内,中国投资公司作为控股银行的股东,履行出资人责任,实现国家资本的保值增值;对外,作为国家主权基金,投资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839第八章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在华外资金融机构1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独资、中外合资开放金融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代表处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2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这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目标是在协议中所承诺的期限之前,逐步实现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享有国民待遇。840第八章金融中介机构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自学)841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1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相应地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简称世界银行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又先后建立起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842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2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际经济和金额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协调各国间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过,这些机构的领导权大都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映。843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清算银行1国际清算银行BIS是由英、法、意、德、比、日的中央银行和代表美国银行界的摩根保证信托投资公司、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共同组成。最初隶属于第一次大战后的“国际联盟”。2二次大战后,其宗旨定位于促进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往来提供额外便利,以及接受委托或作为代理人办理国际清算业务等。这个银行,在当前,依然相当活跃。对银行实施国际监管的著名巴塞尔协议及随后的相关文件就是出于这个银行。844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2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不紊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会员国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长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提供贷款和“建议”)。数量大、期限长的贷款,申请国都要接受严格的监督。845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基金组织是以会员国入股方式组成的按企业经营规则运作的金融机构。美国拥有20以上的投票权,在基金组织的决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4特别提款权SDR是基金于1969年创造的记账单位。846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稳定国际货币秩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极其分歧的评价。当一些国家或地区陷入国际收支困境甚至陷入货币制度震荡时,基金总要开出自己的药方;而要从基金取得财力支援,一个最为关键的条件是各该国提出的摆脱困境的财政金融措施方案必须与基金药方的要求吻合。但实践说明,基金开出的药方常常是颇成问题乃至是错误的。847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世界银行1世界银行THEWLDBANK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组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两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IDA和国际金融公司IFC。三者统称世界银行集团。2集团的宗旨是通过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会员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资助它们兴办特定的基本建设工程。848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世界银行3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生产性贷款;国际开发协会是专门对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主要任务是对发展中国家会员国中的私人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849第八章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亚洲开发银行亚行1966年在东京成立,行址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成立初期有34个国家参加,2007年增加到67个。亚行的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技术援助,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亚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加入银行的国家和地区认缴的股本、借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某些国家的捐赠款和由营业收入所积累的资本。2006年末,我国在亚行认缴股本所占份额为6451,是第二大认股国。至2007年月末,我国获亚行贷款项目139个,总额达193亿多美元。850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50
大小: 0.98(MB)
-
简介:1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四、业务合并的处理五、两种方法的比较六、衔接规定2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报告主体--个别报表合并报表控制--自非控制至控制为企业合并3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国际准则仅规范独立企业之间的购并4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方母公司或有关主管单位相同的多方根据投资者的合同或协议暂时性合并前(1年)合并后(1年)5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前企业合并后母公司P子公司A子公司B孙公司B1母公司P子公司A子公司B孙公司B16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点不属于交易,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7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特点非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合并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81企业合并合并方式购买方被购买方(合并方)(被合并方)吸收合并取得对方资产解散并承担负债新设合并由新成立企业参与合并各持有参与合并方均解散各方资产负债控股合并取得控制权保持独立体现为长期股权成为子公司投资9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会计上的企业合并与法律意义合并的关系会计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公司法吸收合并、新设合并10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从最终控制方角度确定相应的处理原则原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不形成商誉11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以所取得的对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12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例1某集团内一子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0万、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的若干项资产作为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另外一家企业60%的股权。合并日被合并企业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00万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900万差额100万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13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9000000资本公积1000000贷有关资产10000000如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冲减留存收益14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对价的,应按所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15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例2甲企业发行6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取得乙企业60%的股权,合并日乙企业账面净资产总额为13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7800000贷股本6000000资本公积180000016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会计政策调整所确认资产账面价值与合并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17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例3A公司于2006年3月10日对同一集团内某全资B公司进行了吸收合并,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A公司发行了6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合并日,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18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A公司B公司股本3600万股本600万资本公积1000万资本公积200万盈余公积800万盈余公积400万未分配利润2000万未分配利润800万合计7400万合计2000万19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A公司应进行会计处理借净资产20000000贷股本6000000资本公积14000000将B公司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1200万元自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借资本公积12000000贷盈余公积400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0000020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包括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会计审计费用、法律咨询服务费用、评估费用等21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控股合并情况下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22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视同被合并方在合并以前期间一直在合并范围之内,对比较报表也应进行相关调整23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统一会计政策借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24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留存收益的调整例4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为300万元,甲公司按持股比例60%计算应享有180万元。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资本公积1800000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1800000有关调整应以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25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合并利润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合并当期期初合并日合并日期末被合并方于合并前实现净利润在合并利润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净利润其中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26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总原则购买法确定购买方确定购买日确定企业合并成本将合并成本在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间分配合并差额的处理27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一)购买日的确定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参考有关条件确定购买协议是否经股东大会批准有关资产的划转手续购买价款的支付控制权的转移等28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二)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量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29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例5甲企业以所持有的部分非流动资产为对价,自乙企业的控股股东处购入乙企业70%的股权,作为合并对价的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800万元,其目前市场价格为12000万元。4200万元计入合并当期损益企业合并成本为12000万元30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三)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成本的调整调整很可能发生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合并协议中约定,被购买方如果在合并后两年内年均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购买方应在原购买出价的基础上另付10%的价款。31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三)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以下情况除外与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相关的手续费--计入发行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抵减发行收入32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四)企业合并成本的分配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原则上按公允价值确认,相关的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无形资产和或有负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33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五)商誉及应计入损益的金额合并成本>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为商誉,并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合并成本<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入合并当期损益34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例6甲企业以公允价值为14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的资产作为对价对乙企业进行吸收合并,购买日乙企业持有资产的情况如下35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固定资产60008000长期投资40006000长期借款30003000净资产70001100036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甲企业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8000长期投资6000商誉3000贷长期借款3000相关资产10000资产处置收益400037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六)通过多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购买日的确定--控制权转移日企业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的成本之和第一次购买20%股权支付3000万第二次购买50%股权支付8000万企业合并成本11000万38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例7甲公司于204年3月取得乙公司20%的股份,成本为100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0万元。取得投资后甲公司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204年确认投资收益800万元,在此期间,乙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39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205年2月,甲公司以30000万元的价格进一步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00万元。1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80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2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800000040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2确认购买日进一步取得的股份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0003商誉的计算(1)取得2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100000000-40000000020%=20000000元(2)进一步取得4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300000000-70000000040%=20000000元(3)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20000000+20000000=40000000元41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4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与原持有股份相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增值份额的处理在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购买方原已持有的20%股份在原投资日至购买日之间的价值变化6000万元(700000000-400000000)20应相应增加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42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总原则控股合并情况下,自购买日起合并购买日合并当期期末43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购买日一般仅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设置备查簿,登记被购买方各项资产、负债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如FVCA固定资产1000万600万44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四、业务合并的处理业务一般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的组合,具有独立的投入、加工处理过程,能够计算其成本费用支出或收入等如企业的分公司、独立的生产车间等45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四、业务合并的处理多项资产购置所购置的资产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不构成单独的生产过程,仅是单项资产的打包购买会计处理购买成本按照各单项资产公允价值占所购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46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五、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一)资产规模的差异账面价值VS公允价值(二)合并净损益的差异留存收益及合并当期净损益、负商誉的影响(三)对未来期间的影响长期资产的摊销价值商誉的减值47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六、企业合并衔接原则上不追溯,对于以前期间发生的企业合并1按照现行标准判断如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冲减原产生商誉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借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商誉48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六、企业合并衔接2按照现行标准判断如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原产生商誉不再摊销,未来期间进行减值测试首次执行日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冲减留存收益借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商誉49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四、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五、衔接规定50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资产、负债的界定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应相互配比51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例1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2004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支付发生于20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会计处理2004年计入损益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52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按照应付税款法20042005税收利润总额10001000预计保修费用200200应纳税所得额1200800会计所得税费用396264净利润60473653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则20042005税收利润总额10001000预计保修费用200200应纳税所得额1200800会计当期所得税396264递延所得税6666净利润67067054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要求时点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特殊交易或事项--确认资产、负债时基本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55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56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1固定资产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1000-100-100-80=720万元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57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账面价值=160万元计税基础=144万元58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无形资产成本600万计税基础059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3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损益税法成本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6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60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61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62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基础1预计负债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063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例假如企业因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会计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税收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64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负债税收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仍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福利费标准等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2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20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2000万元65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所有时间性差异例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000万计税基础0其他暂时性差异计入权益交易和事项企业合并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万期末市价1080万元8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66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三)暂时性差异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67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性差异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68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时间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69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150万元未来纳税义务增加--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万元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70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例企业于2004年1月1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的影响,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应确认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71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特殊情况1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初始确认假定A企业发行6000万元的股份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购买日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下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270015501150应收账款21002100存货17401240500其他应付款(300)0(300)应付账款(1200)(1200)0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50403690135072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例假定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金额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40递延所得税负债(135030%)405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4635商誉1365企业合并成本6000如果确认由商誉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36530,则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13653073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例一项资产按会计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为200万元,但按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80万元,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改变资产的历史成本74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证据75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特殊情况1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例承租方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税收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租赁款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后续计量76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四、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77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四、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一般情况下利润表企业合并调整商誉确认时记入权益的交易记入权益78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综合举例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26000002000000600000存货20000000220000002000000预计负债100000001000000总计600000300000079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综合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6年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33%=99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33%=198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万33%=330万元80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06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借所得税2508000递延所得税资产99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9800081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207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280000038000001000000存货2600000026000000预计负债6000000600000无形资产200000002000000总计2000000160000082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分析1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3366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98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4622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6033528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99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90
大小: 0.21(MB)
-
简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普陀中学刘斌PKPK银行与阿里巴巴之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股东持股占比图34415“68936中国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阿里巴巴如果你是国家主管金融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你会支持谁截至2015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共有法人机构34909个,以每个机构平均30人来算的话,将近有员工100万人。在农村偏远地方国有大银行的分支机构较少,而农村信用社网点在农村分布较广。中国农村信用社近4年共计实现盈利1005亿元。缓解就业压力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公共积累和税收集体经济作用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未来20年的愿景是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阿里巴巴集团动员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该计划将专注于机器学习、操作系统、生物识别等具体领域。。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非公有制经济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银行贷款所支持项目预计可节约标准煤221亿吨,节约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0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等。2016年度,工商银行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停止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中行制造业贷款在全部公司贷款余额占比超过30,针对十大战略性产业授信余额达650亿元。世界500强最赚钱的50家公司中国四大银行上榜增加我国经济实力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国有经济的作用由主管金融的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网联公司,以后蚂蚁金服这类涉及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网联公司来负责。网联清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出资比例图合作探究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企业你可以看出在此次冲突中国家支持哪一方国家的态度1、公有制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A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增强控制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起支配地位B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非公有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多种所有制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各种所有制经济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银行为什么在网联公司中是最大股东蚂蚁金服为什么能成为网联股东网联选择混合企业形式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在目前公有企业竞争力不足情形下,既然公有制要占主体地位,应该给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比阿里巴巴更多的税收优惠。你怎么看探究国家的态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第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增强控制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起支配地位,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2、非公有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多种所有制第一,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各种所有制经济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第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原因(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2)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要求(“二个毫不动摇”)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下载积分: 6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7-20
页数: 15
大小: 1.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