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本文研究的是魏晋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动物名物词,也包括神异化的动物词。首先对动物名物词进行统计分类,把动物词分为了兽畜类、禽鸟类、水族类、虫豸类、异物类和犬马类。并选取其中一部分动物名物词进行考释。我们除了对魏晋南朝时期志怪小说分类描写外,还研究动物名物词的造词词法。动物名物词的造词涉及汉语语音造词、汉语语法造词。语音造词主要涉及摹声、联绵、音义相生法。语法造词主要涉及词根合成、附加。此外,同一动物往往有不同的名称,会因命名角度不同或者其他原因而造成异名现象。而一些动物名物词不仅只指一个事物,还可以指其他的事物。所以,本文也将对志怪小说中的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现象进行讨论。最后,本文也探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在辞书编撰中的价值。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6-03
页数: 91
大小: 3.41(MB)
-
简介:OPENINGIDEASANDPOLICIESTHECOURTPLAYACTORS9/EINCOMPATIBLENEYALEOFHUMBLENESS,BUT也EYCREDCETHESPLENDENTANANDMAKEFARREACHINGINFLUENCEONMANYRESPECTSTHECOURTPLAYAETORSALEIMPOTANTPARTINCULTURALHISTORYOFCHINATHETHESISISDESIGNEDTOSHOWTHEHISTORICALANDCULTURALVALUETHROUGHTHESTUDYOFGROUNDEDTH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11-08
页数: 120
大小: 3.6(MB)
-
简介:晚生代的出现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作为一个新生的小说创作群体以创作主体独立的生存姿态新异的写作内容而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几件围绕晚生代而发生的文学事件的考察和对五位具有代表性的晚生代作家的解读力图对晚生代这一群体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了有关晚生代的命名之争和晚生代所发起的断裂行动以此凸现晚生代作为一个异质写作群的特点及其内部写作的分裂性第二章分别以对邱华栋、朱文、韩东等作家的文本解读来说明晚生代中的欲望化叙事倾向并分析它所带来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影响第三章讲述晚生代中存在的另一种写作倾向即追求人文深度的写作这种倾向既有八十年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延续也体现了晚生代作家的写作自觉和对生活的深入同时也说明了晚生代的内部分裂性这一文学事实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3-29
页数: 39
大小: 1.43(MB)
-
简介:EOFMASTEROFARTSIN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BYSHIXIAOXIAOUNDERTHESUPERVISIONOFPROFESSORJIANGLI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ABSTRACTINTHELATEQINGDYNASTYTHELANGUAGEOFLITERATUREWASINANAWKWARDSITUATIONWHEREANCIENTCHINESEANDVERNACULARCHINESEEXISTEDATTHESANLETIMETILISPHENOMENONEXERTEDANIN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9-03
页数: 47
大小: 2.33(MB)
-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3-29
页数: 63
大小: 3.32(MB)
-
简介:RSOFBERINGSCHOOL,ASF。FTHEIRCREATIVEWRIRINGWORK,ARTISTRYOFMODEMCHINESEESSAYSADVANCEDGREATLYINTHE1930’SANDIFOUNDTHATLONELINESSWASALLDISTINGUISHEDFEELINGINTHEIRWHOLEWORKS。INMYFIRSTCHAPTERLONELINESSWASIDENTIFIED豁SOMECERTAINCULTURALPSYCHOLOGYFROMTHEVIEWSOFSOCIALPSYCHOLOGYOFSOMECERTAIN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9-24
页数: 47
大小: 2.26(MB)
-
简介: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裳知导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9-03
页数: 33
大小: 3.28(MB)
-
简介:KEDUPTHEIRPOEMSWITHSAMETHEMEANDDELIBERATEDTHEIRLITERATURESPIRITANDWORLDATTHEFIRSTS帅ONTHEFIRSTCHAPTERIREVIEWEDTHEHISTORYOFPOEMSSEEINGFRIENDS。庄ATTHESECONDSTEPIINTRODUCEDTHESITUATIONTHATCONSIDEREDTHECOMPASSIONBETWEENWANGWEIANDLIBAITHEFOLLOWINGEVERYCHAPTERHAVEONETHEMEICOMPAREDWITH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8-24
页数: 31
大小: 2.39(MB)
-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3-29
页数: 68
大小: 1.14(MB)
-
简介:周、楚、蜀文化浸润中所形成的文化承当意识,西汉末年危乱的客观政治局势以及皋陶、箕子、接舆等先贤事迹对扬雄所起的借鉴作用,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顺世思想”,是扬雄一生重视修习、顺应时势的根本原因。剧秦美新是一篇倍受争议的作品,跳脱出此前研究围绕道德层面的批评和维护,结合扬雄晚年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解析这篇作品的思想性,认为其是扬雄晚年顺世思想的重要载体。“文章成名”,出自班固汉书对扬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的评断,也是扬雄独特价值观之所在。扬雄融合儒、道、易三家对“名”的论述,形成追寻“德名”的价值取向,并将之纳入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3-29
页数: 58
大小: 35.36(MB)
-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3-29
页数: 329
大小: 15.66(MB)
-
简介: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密级保密期限为年。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杨钆指导教师签名ABSTRACTABSTRACT“WANHUAXIAOQU”ISTHEEARLISTEDFOLKSONGCOLLECTIONSINQINGDYNASTY,ITWASPUBLISHEDBYZHENGYUANME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9-01
页数: 115
大小: 5.09(MB)
-
简介:、接受苏轼词,是北宋元祜时期词发展的关键。而苏轼词接受也就成为北宋元祜诸人革新前人词风的主要途径。第三章元祜“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则侧重讨论与苏词主要风格迥异的“婉约”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他们是元祜时期苏轼词接受的有生力量。他们对苏轼词的接受,“异”中有“同”、“反”中有“正”,从另外一个方面修正了苏轼词在接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自己的词作增添了新的血液。这为完善北宋元祜词的结构构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结语部分对苏轼词在北宋元祜时期的接受进行了总结。苏轼自己作为“隐含读者”对自己词的接受构成了苏轼词的“期待视野”,这是后人接受苏轼词的基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8-16
页数: 76
大小: 3.07(MB)
-
简介: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I206单位代码单位代码10231学号号42110071梅娘女性意识的生成及其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作者姓名王丽丽指导教师徐志伟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〇一四年五月ATHESISSUBMITTEDFTHEDEGREEOFMASTERTHECLANSEOFFEMALECONSCIOUSNESSTHEADVANTAGESDISADVANTAGESOFTHEFEMALECIDATEWANGLILISUPERVISPROFESSXUZHIWEISPECIALITYCONTEMPARYCHINESELITERATUREDATEOFDEFENCEMAY2014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NMALUNIVERSITY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8-16
页数: 57
大小: 2.02(MB)
-
简介:学批评史学研究的学术个性、研究路向以及文本形态以期对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有所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二者共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学术个性的养成。文学批评史学科建立意识的觉醒表现在诸多方面求学、参与社会活动、教书等。不同的学术行迹养成了二者不同的学术个性他们的著述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第二章是对二者著述研究路向和展开方式的比较探讨。在各自搜集的大量材料基础上郭绍虞以进化的纯文学观为纲罗根泽以史学意识下的“还原”为己任使得二者从著述目的到编写体例选用都有所不同本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对比阐释为进一步切入到具体文本之中进行文本形态的对比打下
下载积分: 3 赏金
上传时间:2019-06-03
页数: 92
大小: 1.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