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李约瑟难题”谈科学精神姓名赵伟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董志勇20050101摘要“李约瑟难题”作为中西比较科学史上的一个著名问题,自20世纪40年代公开提出以后,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讨论研究,虽然学术界没有对“难题”形成一致公认的看法,但通过对中西科学发展历程与结局的对比,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活动自身发展的规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李约瑟难题”历史背景和研究概况,列举了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李约瑟难题”解析和观点,然后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分析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综合对科技发展的多种制约与促进因素可以发现,特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与科学发展有关的诸多内在、外在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科学精神的状况和水平。科学精神作为和科学活动最密切相关的最直接因素,会促进或抑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氛围,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以,要寻求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深层原因就应当关注中国科学精神的状况和水平。从中西科学不同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的科学传统的对比中可以得出结论科学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隐含于科学的方法和思想中,科学最终发展的深度和速度取决于科学精神的发展状况。只有我们对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做出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评判,我们才能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价值,才能真『F总结出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学传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主义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1
页数: 36
大小: 1.1(MB)
-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72
大小: 4.06(MB)
-
简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客观性的辨析近现代多元视角中的客观性思想的演变及差异姓名王立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邢冬梅20080611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19
页数: 46
大小: 2(MB)
-
简介:201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学号51082903006葶震印绍天擎中国现代科学观研究院系△塞社会抖堂堂院蜇堂丕专业呈立昼主幺蜇堂研究方向达迟途塑抖堂友法诠指导教LJITI.塞维复数援论文作者王连2011年4月THESISFORMASTER’SDEGREEIN2011UNIVERSITYCODE10269REGISTERNUMBER51082903006EASTCHINANORMALUNIVERSISTUDYOFCHINAMODERNVIEWOFSCIENCEDEPARTMENTSPECIAL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I....N........S.....T....I....T.....U.......T..E丛I垡I墨圭PHIQ§QP虹RESEARCHDIRECTIONEPISTEMOLOGY_ANDSCIENTIFICMETHODOLOGY.SUPERVISOR』鳖坠巡曼I鱼P£Q查墨墨QMASTERCANDIDATE至UH垒I一一..APRIL,2011㈨5㈣3胁7Ⅲ4㈣0⋯9M⋯川●LⅢY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19
页数: 58
大小: 2.11(MB)
-
简介: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研究姓名方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常立农20100410ABSTRACTTHETWENTVFIRSTCENTURYISTHEERAOFKNOWLEDGEECONOMYTHATTECHNOLOGYPLAYSAHUGEROLEON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PROGRESSOFHUMANSOCIETYTECHNOLOGYHASBECOMEPRIMARYFACTORTHATCANNOTBEIGNOREDWHENTHECOUNTVORREGIONFORMULATEANMIONALSTRATEGIESWHENTHECOMPETITIONOFINTERNATLONALMARKETENVIRONMENTISSTIFF,TECHNOLOGYISFITWEAPNMUSTFORTHEBUSINESSTOSURVIVALANDALSOIT’STHEBESTMESNSFORTHEENTERPRISESPURSUITINGBUSINESSGOALSANDMAKINGTHEIROWNSTRENGTHINTHEMODERNSOCIETYTECHNOLOGYASANIMPORTANTFACTONPROMOTINGECONOMICDEVELOPMENTISANINDISPUTABLEFACTHOWEVER,THECRITICALLSSUELSHOWTOPROMOTETHEGOODCOMBINATIONBETWEENTECHNOLOGYANDECONOMYANDHOWTOLETTECHNOLOGYPLAYAROLEONECONOMICDEVELOPMENTANDPROGRESSOFSOCIETYLHLSQUESTIONEVOKESNUMEROUSSCHOLARSCONCERNEDABOUTTHERESEARCHOFTECHNOLOGYINDUSTRIALIZATIN,ASYET;THEREAREGREATMANYRESEARCHRESULTSWITHTHENEWPROBLEMSOFTHEFIELDOFECONOMICANDSOCIAL,THETECHNOLOGYINDUSTRIALIZATINRESEARCHSTILLDOESNOTSTOPINTHISREGARD,THISPAPERUSEACERTAINPERSPECTIVEFORFURTHEREXPLORATIONANDRESEARCHTHATHOPEPLAYAPRACTICEGUIDEONTHEDEVELOPMENTOFCHINA’SINDUSTRYANDTHEECONOMYBVANALYZINGTHERELATIONSHIPSOFTECHNOLOGY,PRODUCTION,ENGINEERINGANDINDUSTRYDRAWACONCLUSIONTHATTECHNOLOGYANDPRODUCTION,TECHNOLOGYANDENGINEERING,TECHNOLOGYANDINDUSTRYHASACLOSERELATIONSHIPOFMUTUALNEEDMEANWHILE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NAMELYTHETECHNOLOGYINDUSTRILIZATLONISTHETECHNOLOGYLEAPTOINDUSTRY,HOWEVERTHISPROCESSNEEDSPRODUCTIONORENGMEERLNGTOBUILDASUITABLEPLATFORMFORTHETECHNOLOGY,THUSTHEPRODUCTIONANDENGINEERLNGASAPLATFORMFOR”NURTURING”ANDSHAPINGTHETECHNOLOGYISEMERGENCEBASEDONTNEABOVETHEORYTHISARTICLEPOINTSOUTTHEOPERATINGMECHANISMOFTHETECHNOLOGYINDUSTRIALIZATIONSHOULDOBEYSOMEBASICPRINCIPLESUNITYPRINCIPLEOFINNOVATIONANDDEMAND;UNITYPRINCIPLEOFNATUREANDAPPLICABILITY;UNITYPRINCIPLEOFFEASIBILITYANDECONOMYUNITYPRINCIPLEOFTHEBENEFITSOFTHEECONOMIC,SOCIALANDECOLOGICALTHENTHISARTICLEANALYZESTHETWOPATHPROCESSOFTHETECHNOLOGYINDUSTRIALIZATION,THATTHETECHN0109YINDUSTRIALIZATIONOF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TECHNICALPHASEACHLEVETECHNOLOGICALINNOVATION一PRODUCTIONSTAGEACHIEVETECHNOL091CALCOMMERCIALIZATIONINDUSTRIALPHASEACHIEVETECHNOLOGICALMARKETIZATIONIII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1
页数: 48
大小: 2.57(MB)
-
简介: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创新的哲学分析姓名杨常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洪晓楠20060101人连理【人学硕土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私蘑售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56
大小: 2.02(MB)
-
简介:201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学号51082903010葶震即箢天擎中国古代科学观研究院系△塞社金型堂堂医蜇堂丕专业呈直星圭竖蜇堂研究方向丛迟途塑型堂友法迨指导教师塞维复数援论文作者奎垂龌2011年4月THESISFORMASTER’SDEGREEIN2011UNIVERSITYCODE10269REGISTERNUMBER51082903010EASTCHINANORMALUNIVERSIR1’’111’LNERESEARCNONTNEV1EWONSCLENCEDEPARTMENTINANCIENTCHINA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INSTITUTESPECIALTY丛垒丕I墨乜HIQQPBYRESEARCHDIRECTIONEPISTEMOLOGYANDSCIENTIFICMETHODOLOGYSUPERVISOR△坠巡星I鱼PQF堡曼曼Q£MASTERCANDIDATELIYUHUIAPRIL,2011憎JⅢ■■_㈣3嗍7舯4㈣0川9Ⅲ川●_ⅢY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1
页数: 62
大小: 2.05(MB)
-
简介: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批判的批判姓名毛洪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彭福扬20050415垫查垫型墼丝型ABSTRACTTHEREARETWOCOMPLETELYOPPOSITEVIEWSABOUTMODERNTECHNOLOGY,ONEBEINGTECHNOLOGICALOPTIMISMREPRESENTEDBYPOSITIVISMANDTHEOTHERBEINGTECHNOLOGICALPESSIMISMCHARACTEREDBYECOLOGISMTHEFORMERISGROUNDEDONMODERNTECHNOLOGY’SENORLRLOUSMOVINGPOWERFORTHEADVANCEOFSOCIALCIVILIZATIONESPECIALLYTHEECONOMICGROWTHTHELATTERCRITICIZESMODEMTECHNOLOGICALDISASTERSINCLUDINGTHEPOSTWARNUCLEARWAR,CLONINGASWELLASECOLOGICAND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FROMVARIOUSASPECTSWHATKINDOFATTITUDEWETAKETOWARDTHESETWOVIEWSANDTHEDEBATEBETWEENTHEMHASSOMETHINGTODOWITHTHEFUTUREVISIONOFTHEWORLDITSHOULDBESAIDTHATTHEREISTRUTHINBOTHVIEWS,ANDTHEKEYPOINTLIESINHOWWELOOKATTHEQUESTIONTHETHESISBEINGTITLED“CRITICISMONTECHNOLOGICALCRITICISM”DOESN’TMEANTHATTHEAUTHORISINFAVOROFTECHNOLOGICALOPTIMISMBECAUSE,INFACT,ANYLOGICOFONEBEINGRIGHTANDTHEOTHERBEINGWRONGCONCERNINGTHEALREADYCOMPLICATEDANDSYSTEMATIZEDMODERNTECHNOLOGYWILLDEFINITELYBEBEATENTHEREFORE,THETHESISISATTEMPTINGTOCONSTRUCTADIALECTICLOGICABOUTMODEMTECHNOLOGYTHROUGHTHINKINGOVERTHECURRENTEXISTINGTECHNOLOGICALCRITICISMTHEORIESBEGINNINGWITHTHEMYTHOFPROMETHEUSSTEALINGFIRE,THETHESISCONSIDERSTHE“FIRE’’ASTHESYMBOLOFTHEORIGINOFTECHNOLOGYANDOFTECHNOLOGY’SIMPORTANCETOMAN’SSURVIVAL,FROMWHICHITISDEDUCEDTHATTECHNOLOGYITSELFSYMBOLIZESPOWERANDPRIDE,WHICHJUSTARETHETHOUGHTSOURCEOFTHEARGUMENTOFTECHNOLOGICALOPTIMISMAFTERTHIS,THETHESIS100KSBACKUPONTHEEVOLUTIONOFTHETECHNOLOGICALSYSTEM,TECHNOLOGICALSUBJECT,VIEWOFNATUREANDTECHNOLOGYITSELFINAN‘‘EVOLVINGWAY”,BASEDONWHICHTHETHESISEXPOUNDSTECHNOLOGICALDISSIMILATIONANDITSEXPRESSIONALFORMSINCHAPTERTHREE,THEPAPERSUMMARIZESTHETECHNOLOGICALCRITICISMTHEORIESOFROMECLUB,FRANKFURTSCHOOL,HEIDEGGERANDPOSTMODEMTECHNOLOGICALCRITICISMTHEORIES,ANDCRITICIZESTHEMRESPECTIVELYCHAPTER4ISTHEKEYPARTITREERITICIZESTECHINAXIOLOGY,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THROUGHFOREGOINGSUMMING。UPANDINDIVIDUALCRITICISMITISEDUCEDONTHEBASISOFCRITICISMTHATTECHHASVALUEWHETHERTHEVALUETROPISMISPOSITIVEORNEGATIVELIESONTECHSUBJECT’SVALUEJUDGEMENTSTARTINGFROMSUBJECTOBJECTPHILOSOPHYITPOINTSOUTTECHNOLOGICALOPTIMISMANDPESSIMISM’SMISTAKESINEPISTEMOLOGYTHINKSTHATTRADITIONALDUALITYPHILOSOPHYHASITSINHERENTRATIONALITYANDPUTSFORWARDSOMEIMPROVEDPRECEPTITPUTSFORWARDSOMEII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44
大小: 1.86(MB)
-
简介:2006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Y895505学校代码10269学号YS03044033荦黎吁苑曩擎美国微电子技术与创新院系厶塞堂瞳蜇堂丕专业社堂挂盔蜇堂研究方向型堂撞盔生经疰指导教师王』匾塞数援硕士研究生蛆世蓥2006年5月完成术,新搜术产业的绩效影响到多个领域的经济增长,形成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经济演化形势。第五章对徽电子技术创新,使经济从能源密集型的石油钢铁模式向新的信息技术经济模式转变进行理论分析,论正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疆推动因索,分车斤了美国技术创新涌现酌社会环境条件。美嗣微电子技术创新浪潮汹涌的根源在于激励机制署廿制度环境。政府对新技术的研究与新产品的开发的厂商给予资髓,并支持培稍研究入贸,为发明创新技术提供法律保护,这些条件,是荧国技术创新彳譬以涌现,微电予技术革命在美嗣兴起静激函。关键词微电予技术创新;经济模戏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54
大小: 2.08(MB)
-
简介:科学发展到今天,围绕科学认识、科学理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问题,学界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资料和理论成果,而且理性地思维还在继续。随着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影响力的日增,反映在科学哲学领域中,不确定性、后现代以及各种终结论观点纷纷出现,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视角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理论优位的观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争论越发激烈。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依靠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自然步入21世纪的我们又是否能以新的思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凡此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似乎科学实验的研究却没有得到我们很好的重视。传统科学哲学中,对于科学实验的观点大体分为两种实验被还原为观察命题;实验被纳入理论的体系。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观点,对于实验的探讨总是离不开理论的帮助。我认为这是一种理论优位的观点,我们需要从理论优位转向实践优位。内格尔吹响了实验哲学转向的号角,他认为实验定律有自己的生命。而后一大批新实验主义者扩展了这一研究领域。特别是哈金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实验有自己的生命”,挥起了对于传统科学实验观点反思的大旗。哈金认为实验不同于观察,而且独立于理论。在我看来,实验是人的实践形式一种。实验不仅与理论之间互相依赖,而且实验在两个方面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和作用,那就是建构现象和塑造社会。实验是人的一种介入活动,并且活动深深地改变着社会,成为人的本质力量象征。因此,本着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本文开篇尝试对科学实验做科学史和科学观的梳理和反思。以当代西方科学实验的发展流变为主线,试图解释科学实验是如何确立其在科学中独立地位,重点解析了科学实验的观念变迁、体制化过程以及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适用领域的扩展,指出科学实验在古代社会就存在两种传统。其次,系统地梳理了科学实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的诸种观点,试图把握科学实验与理论关系问题的本质。而后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实验哲学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握科学实验哲学转向的前奏,分析作为实践的科学实验两个基本特征建构现象和塑造社会,追踪以皮克林等人为代表的后SSK理论研究,指出科学实验应是实践的、历史的、多元的,反驳了社会建构论单一社会因素影响的观点,廓清了在科学实验研究上存在的相对主义迷雾。本文的最后部分结合当下中国的发展,从李约瑟问题和诺贝尔奖情结谈起,指出提倡和重视科学实验的现时代意义,并且尝试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实验及其价值。另外,还开创性地对虚拟实验的问题做了相关探讨,在区分虚拟实验、理想实验、现实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虚拟实验具有降低成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诸多的积极意义。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19
页数: 153
大小: 5.49(MB)
-
简介:科学发现是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家的科学发现观包括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科学发现的研究路径和科学发现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观进行比较研究,从分析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出发,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研究路径与评价方法等角度进行深入探析,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牛顿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实验哲学,他在“原子论”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力学提出了“微粒说”,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由多个层次的微粒构成的。此外,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牛顿认为宇宙中必然存在一个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上帝。与此不同的是,爱因斯坦少年时期接触了一些通俗科学书籍,自此就树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信念,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爱因斯坦认为,在人自身之外存在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存在,人类可以依靠观察和思维来感知它。爱因斯坦认为真正的科学家是具有宇宙宗教感情的,这种宗教感情不同于世俗中那种对拟人化的上帝的崇拜,而是对一种对于自然规律的和谐中蕴含的理性的追求。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和比较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科学发现观的主要内容,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第一,科学发现思维方法的比较。主要论述了牛顿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与爱因斯坦的“两面神思维”第二,科学发现研究方法的比较。主要论述了牛顿的“实验归纳数学演绎”法与爱因斯坦的“思维自由创造”观点第三,科学发现评价方法的比较,主要论述了牛顿的实验证实演绎推论的观点与爱因斯坦对理论进行内外兼备证实的方法。通过这三方面的比较,得出三个结论一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崇尚综合方法的态度相同二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对经验材料的处理方法各异三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对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有别。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对牛顿和爱因斯坦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到的启示,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首先,科学认识论的启示新的理论的提出不要拘泥于事实的验证,而新的角度往往能带来新的发现其次,科学方法论的启示思维加工深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发现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再次,科学思辨理性的启示科学发现的过程是复杂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发现的结果。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49
大小: 2.37(MB)
-
简介:知识地图是一种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工具能够将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主体、资源及相互关系链接起来形成一种动态可变的网络结构。由于知识管理活动的活跃性导致海量信息的无限流动信息的无序性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难度。对于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而言需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学科知识地图以便促进学科知识的交流揭示学科间的知识关联促使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目前已有的知识地图系统主要采用关键词和等级目录结构的传统检索手段无法使用户得到满意的检索结果从而影响了知识地图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的有效交流。基于以上考虑针对传统知识地图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引入了本体技术结合本体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等优点拟从学科知识类型入手以求建立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地图模型并从知识工程角度构建本体知识库最终形成有效的学科知识地图。本文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虚拟企业中知识共享理论与实证研究08BTQ023”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地图构建。首先本文研究了知识管理、知识地图及本体论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这是实现学科知识地图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分析了传统知识地图建模的方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表示形式和逻辑表达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从学科知识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特征分别建立具有本体意义的静态理论模型和动态理论模型最终确立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地图理论模型。然后以本体工程的视角借鉴本体构建方法中的七步法思想提出本文的学科知识库的构建思路和构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本体结构分析、本体实例化、本体的形式化表示及本体的评价与进化。在严格遵循这五个步骤的基础上逐步展现学科知识地图的可视化功能。最后本文提出学科知识地图的性能评价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建立学科知识地图的评价标准再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及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构成的学科知识地图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知识地图的有效性。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1
页数: 92
大小: 4.4(MB)
-
简介:201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学号51082903054葶震即绍天嗲科学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教育探究院系蜇堂丕专业型堂挞盔蜇堂研究方向抖堂熬直蜇堂指导教师郾全民教援论文作者塞9迸俭2011年4月POSTGRADUATEOF2011MASTERDISSENATION/㈣嬲缈UNIVERSITYCODE10269STUDENTID51082903054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CIENCEEDUCATIONINQUI吖INTHEPERSPECTIVEOFPHILOSOPHYOFSCIENCEDEPARHTMENTQ皇巳曼丛幽呈凸QFEBIQ苎QEBYMAJOR巳BIQ三Q乜BYQ墨£I皇凸£皇墨D垡皇£B0QQGY一一RESEARCHFELD乜BLLQ墨QEBYQ墨£L皇旦垦曼皇鱼垡£墨LQ凸一SUPERVISORLIQ垡坌D幽I凸£Q金墨QCANDIDATELI垡鱼些坌NG些DAPRI2011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56
大小: 2.05(MB)
-
简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学科的产生、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生长点大多是综合交叉研究的结果许多重大问题如两弹、一星、环境问题等的解决都是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文章在论述了跨学科研究的缘起、界定、特征以及国内外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历程、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阐明了跨学科研究的作用及发展的前景在分析跨学科研究重要性基础上借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思想从跨学科研究的投入状况活动状况、成果状况等几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跨学科研究发展状况图景分析模型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科组织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得出有利于决策的信息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39
大小: 1.92(MB)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科学发现中的学术主权问题研究姓名程志波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徐飞20091101摘要排除不同意见,争取更多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的支持,并借助某种仪式来确立自己的学术主权。为了巩固新创立的学术主权,他们会把特殊理论一般化和标准化,再通过培养和规训新的科学行动者,使他们自愿认同和遵守某种学术主权。以往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考察科学发现的意义,将科学发现视为被纳入到某个普遍认可的概念框架下的经验事实。事实上,科学发现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科学发现存在的基础在于其境遇性地契合隐藏在概念框架之后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和实践模式,科学发现的存在本质不仅在于认识论的合法性经验证实和逻辑证明,还在于价值论和存在论的合法性符合科学行动者的公意和公利,而且前者决定于后者。多重发现既非自然发生的客观事实,亦非文化进化的必然产物,而是社会建构的产品,是不同学术同盟相互较量和暂时妥协的结果。诺贝尔奖评选案例分析表明,学术主权深刻影响着科学奖励的评选。科学奖励评选机制不是客观高效的“择优机器“,而是争取和维护学术主权的角力场,科学奖励的评选结果及颁发仪式,与其说是在显示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不如说是学术主权合法化和社会化的象征仪式。科学规范和祖名制是学术主权符号化、客观化的重要方式。默顿规范实质上是全景敞视的广域学术权力控制场,其目的在于假借精细的规训技术,控制和巩固学术主权。“祖名“不仅是记忆和纪念符号,还是学术主权的存在象征与合法化手段。最后,总结前文,通过对自然理性和商谈理性的辩证分析,提出科学本质上是民主的,是建立在科学行动者自愿认同和相互商谈基础之上的社会产物,科学是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科学中各种不民主现象是科学之民主本质的异化和扭曲,学术霸权是其极端表现形式。克服学术霸权,除了要加强科学内部的民主监督外,还要积极宣扬科学的民主本性,推动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但关键在于坚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和自由思考。关键词科学发现学术主权优先权争论双重认同广域学术权力控制场商谈理性民主的科学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3-03-20
页数: 54
大小: 8.3(MB)